图书标签: 上海 城市史 上海史 历史 近代史 社会史 张济顺 城市研究
发表于2024-06-16
远去的都市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有人说上海史是历史学界的“宠儿”,一直受到特别的关注,确实如此。魏斐德、李欧梵、叶文心等海外著名学者都有关于上海的、堪称经典的研究著述,国内学界,则有熊月之主编的《上海通史》。本书特点表现在作者不是宏观叙事,而是从里弄、影院、报业、大学等社会文化微观层面探讨解放初期上海历史的断裂与延续。1950年代的上海,在经历天翻地覆大转折的时候,其文化、观念、习俗也延续着某些惯性的东西。由此也提示我们,整个社会的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工程。
“都市远去,摩登犹在”——老上海是否曾消失得无踪影?上海的地方性是否延续?国家“入场”与都市“在场”怎样互动?……如同问题的发掘难以穷尽,几乎每一个问题都大有文章可做,且大有引发新问题的余地。本书仅从“劳动人民”“知识人与文化人”以及“小市民”三个研究主体出发,对1950年代的上海社会文化作一次重访,以期将历史巨变中那个远去的都市拉回到历史的真实中来。
作者张济顺教授,1949年生,上海人。1978年-1985年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先后获得历史学学士、法学硕士学位。1998年于复旦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任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研究员、历史学教授,复旦大学历史系兼职教授。著有《中国知识分子的美国观(1943-1953)》
翔实的……档案整理工作=。=
评分始终对张济顺、姜进等教授认为的49年后延续性的突出有所保留。所谓的延续性多是现代性的发展、国家社会组织趋向整体上的同一性,只是世界潮流而已,和任何主义政党的执政无关。中共建政带来的倾覆与断裂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评分试图打破传统1949分界,以及政治史主线的革命化历史叙事,主要是从传统-延续-打破-重建之间的张力入手,思路很好,但是略感失望,总觉得不够味,有时候感觉写作中某些理论化术语扯的太多,但是作者本人还没有吃透,渐渐脱离了流畅叙事,部分分析不够深入。
评分一直等这书,结果看完觉得这写法真是有点让人抓耳挠腮的。自序部分,思路清爽,很有启发,整体上却拼凑感太强,张老长于用国家-社会框架解读材料,稳扎稳打,但不能不说略有削足适履的感觉。(约园那一章里,嘉音好帅啊)
评分始终对张济顺、姜进等教授认为的49年后延续性的突出有所保留。所谓的延续性多是现代性的发展、国家社会组织趋向整体上的同一性,只是世界潮流而已,和任何主义政党的执政无关。中共建政带来的倾覆与断裂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这本书跟昨天看的那本乱世风华连着看很有趣 那本应该是超上流社会公子哥的见闻,这本则是中上层社会小开的生活记录 两者的视角有点奇妙的近似和差异。论详实度应该不如乱世风华,但若是从1843年上海开辟第一块租界算起,“十里洋场”在这座逐步发展起来的都市中存在过一百多年...
评分这本书跟昨天看的那本乱世风华连着看很有趣 那本应该是超上流社会公子哥的见闻,这本则是中上层社会小开的生活记录 两者的视角有点奇妙的近似和差异。论详实度应该不如乱世风华,但若是从1843年上海开辟第一块租界算起,“十里洋场”在这座逐步发展起来的都市中存在过一百多年...
评分上海有别于任何一座中国城市。在某种程度上,它是在农业文明的海洋中浮出水面的一个孤岛,带有某种既混血、又格格不入的气息,然而又最能折射出近代中国的那个光怪陆离的现代化图景。借用罗兹•墨菲的话说,它是理解“现代中国的钥匙”(尽管后来他改变了这一看法),集中体...
评分拿到这本书,知道作者长期研究上海史,作品数量虽不多,但质量不差,在该领域内颇有影响,多次受邀参加国内外的学术研讨会,并做学术讲演。读了这本书,让我知道了1950年代的老上海,一方面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另一方面历史在城市生活、市民文化等方方面面没有也不可能...
评分谈起老上海的都市风情,人们自然而然会想起百乐门里的灯红酒绿、大光明电影院里的欧美原版电影、霞飞路上的时尚万千和十里洋场的笙歌燕舞。所有这一切,都鼎盛于上世纪30年代,李欧梵先生的《上海摩登》和叶文心女士的《上海繁华》对此有非常生动而全面的阐述。那么,伴随着194...
远去的都市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