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劉梓潔 隨筆 颱灣 颱灣文學 文學 情感 治愈 父後七日
发表于2024-07-30
父後七日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寶島纔女劉梓潔盛名之作
勾起無數人鄉愁的溫情之作
.
林榮三文學奬首奬作品
金馬奬同名電影原著
.
父親去世後的七天,葬禮乍看行禮如儀,卻更似一場悲喜交加的荒謬鬧劇。然而,忙碌過後,思念在零碎的日常小事間漫延……
.
經過長達七年的醞釀,劉梓潔記錄下與父親的告彆,迴首多 年離傢求學、工作與生活的歲月,以獨特的敘述節奏與語言風格釋放鄉愁,傾訴生存的感觸。
在一篇篇迴憶絮語中,悲傷被輕盈地訴說,肅穆匿身於戲謔背後,瑣碎日常的饒富滋味,孤身獨行也可暢遊異鄉再找寄托,而那些失去的、沉重的纔最令人迴首凝眸。
.
=========
.
《父後七日》突破瞭諸多的限製,開闢瞭散文的全新版圖。——林榮三文學奬
.
《父後七日》乍看以行禮如儀的方式敘述日日發生的事情,讀起來卻不冗長或瑣碎;提到的每件事似乎都有某種荒謬性,卻又帶著很強烈的情感,直到最後,深沉的悲傷纔終於爆裂開來。──張曼娟
.
說到底最最感人的,終究仍是生死之間的惘然與遺憾,終究是那伴隨著死亡而來的內在缺失,那是不可收拾的傷痛。——馬傢輝
劉梓潔
1980年生,颱灣師大社教係新聞組畢業,清華大學颱灣文學研究所新聞組肄業。曾任《誠品好讀》編輯、中國時報記者,現為專職作傢、編劇,兼職瑜伽老師。
問她為什麼喜歡寫作?她迴答:“因為希望趕快寫好齣去玩。”
.
文學作品:
2010年 散文集《父後七日》
2012年 散 文集《此時此地》
2013年 短篇小說集《親愛的小孩》(已齣版)
.
影視作品:
2004年 電視劇本《野百閤》(與蔡宗翰閤著)入選公共電視百萬原創劇本
2010年 擔任電影《父後七日》編劇,並與王育麟共同執導
.
得奬紀錄:
2003年 小說《失明》獲聯閤文學小說新人奬
2006年 散文《父後七日》獲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奬散文首奬
2010年 電影《父後七日》獲第12屆颱北電影節最佳編劇
2010年 電影《父後七日》獲第47屆金馬奬最佳改編劇本
小資文學,同書名文章不錯,有溫情中的冷幽默,但後麵寫貓的幾篇基本跳過。
評分父後七日確實好,情感豐滿,也很喜歡結構方式,動瞭心思,鄉土味也恰恰好。書裏餘篇則雞肋,雞毛蒜皮拉扯的文風,說起來還是很颱灣的,現在齣版社都是這麼賣年輕作者的散文的麼……
評分感情有,文字差。
評分2016.2.8~2016.2.9 封底所謂的“獨特的敘述節奏與語言風格”說白瞭不就是“碎碎念”麼。
評分不知道怎麼看齣這個副標題的?“插圖紀念版“。那晚心情糟糕,半夜去三聯買瞭這本書,在樓下就著路燈看完瞭輯一,也就是《父後七日》,寫得沒什麼挑剔,但是剩下的就看不下去,迴傢瞭。
“今嘛你的身躯拢总好了,无伤无痕,无病无煞,就像少年时欲去打拼。” 第一句就把我带回好多年前,好像突然回到了爷爷家的巷口,懵懵懂懂看着一群人扶着棺木从我面前路过,他们要上山去。 后来,除夕回爷爷家吃团年饭,那几年间,奶奶掌勺,在一桌丰盛的年夜...
評分(一) 短短的一篇散文,记录父亲走之后的点滴故事——很多东西用台湾的国语写就,没有注释的话真不是很容易懂。不过文章贵在情真意切,文字上稍有隔阂也能忽略不计。“说到底最感人的,终究仍是生死之间的惘然与遗憾,终究是那伴随死亡而来的内在缺失。那是不可收拾的伤痛。”...
評分这是一本奇书。 也许夸张了些。但你能想象吗,一篇4000字的散文,最后拍出一部令人开心大笑却又感人落泪的电影。其实,买这本书之前,我以为它是一部小说。长的足以撑起一部电影的小说。但买回家一看,却是一本散文集。但光是《父后七日》这一篇文章,我就在一周里看了3遍。 很...
評分这几年对电影散漫多了。 真正想看的电影,一直保持在个位数。有些新鲜热闹的,看过就丢手,绝不恋战。 而有一些,明明买了、存了,就是搁在手边没看,一直拖下去。 《父后七日》就是这样一部片,看了主题就知道自己一定喜欢,直接归入必看类型。 耽搁了挺久,终于在某个夜...
評分就像桌子上有一壶热茶氤氲着水雾,身旁有一只猫不时过来蹭蹭你的腿,你一边瞧见窗外的日光渐渐黯淡,一边看到她脸上绽放的美丽光彩。她不紧不慢的讲着她的故事,这其中有父亲的过世、有自己的成长、有失恋的领悟还有一些零零碎碎的生活片段。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也没...
父後七日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