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夏誌清 文學史 文學評論 港颱版 中國文學 中國近代史 文學 港臺版
发表于2024-06-24
中國現代小說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中國現代小說史》是夏誌清教授名著A History of Mordern Chinese Fiction的中文譯本。在中國現代小說的研究上,本書可謂具有裏程碑意義的經典之作。夏教授以其融貫中西的學識,論述瞭中國自五四運動至六十年代初小說的發展;他緻力於「優美作品之發現和評審」(夏誌清語),並深入探求文學的內在道德情操。也是憑著這一股精神,夏教授以過人的識見,對許多現代小說傢重新評價;其中最為人所稱道的,便是他「發掘」瞭不少當時並未受論者注意的作傢,如張愛玲和錢鍾書等。
A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Fiction的學術地位,歷久不衰。本書之英文版初刊於1961年,中文翻譯本於1979年齣版後,隨即成為港颱大專院校中文係師生案頭必備的參考書。2001年由香港中文大學齣版社印行之版本,增收王德威教授〈重讀夏誌清教授《中國現代小說史》〉一文及劉紹銘教授的新序。2013年底,夏先生離世,本社特邀劉教授相助,對本書進行全麵勘誤和訂正,並收入緬懷夏先生的文字數篇,推齣《中國現代小說史》新版,以茲紀念。
夏誌清教授(1921-2013)是在中國小說研究上舉足輕重的人物。他獨樹一幟的見解,影響瞭東西方漢學界近50年來中國小說的研究方嚮和發展麵貌。其經典著作有A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Fiction和The Classic Chinese Novel,其他以中、英文發錶的評論及論文集等也甚多。夏教授1969年起齣任哥倫比亞大學東方語言文化係中文教授,2006年當選為颱灣中央研究院院士。2013年12月29日辭世。
主要譯者簡介
劉紹銘教授是著名學者、翻譯傢、作傢、嶺南大學榮休教授,著作等身。與閔福德教授閤編Classical Chinese Literature: An Anthology of Translations, Volume 1: From Antiquity to the Tang Danasty (中文大學齣版社,2000),深受好評。
很遺憾,沒有給我太多啓發。1.夏誌清的筆調不如其兄冷靜,很多“即興判斷”。他專攻本不在此。自序有雲在美國學校裏教過孔孟、宋明理學。夏誌清先生教中國思想史?2.再者,當時英語圈恐怕沒有幾個人治中國現代文學,此書能齣版亦是時代環境造就。3.漏掉瞭不少作者:比如廢名(他自己也說到瞭蕭紅),稱“史”恐名不副實。
評分勘誤錶有木有?
評分(2019夏xl學姐代購) 1.瀋、張、張、錢。俞平伯事件:《人民日報》VS《文藝報》。 2.近代以降“白話變遷”的綫索:梁(?)—魯迅、錢玄同—鬍適、陳獨秀—大眾文藝(瞿鞦白etc.)—十七年—?@沒看的《聲入心通》。貫穿的理念:文字=文字錶達的思想or使用文字的多數階級;語言資源轉換不同。 3.夏的文學價值立場具體化為寫實主義觀(@普實剋「非尋常的寫實主義」),結閤《現實主義的限製》更清晰(中國現代作傢寫實中的錶現論成分,其中提到葉聖陶的“同情”)。
評分錯彆字多到與齣版社的地位很不相符,人名都能印錯,編輯不覺得羞恥麼?
評分為論壇準備主要看瞭第一編,之後再抽空補全。我把夏述史時個人色彩濃重的主觀“評斷”看作是,基於其立場和手持史料所做的“分析”。客觀的部分,隻要他不是在扭麯史實或故意缺漏重要信息,其實我覺得他就完成其工作瞭,評書和分析獲認同與否,不影響其築史的功就(況且還是以開山鼻祖之氣勢)。看慣瞭長篇纍牘分析卻給不齣結論,把中庸當客觀的“調和大師”的東西,讀讀這樣文風的作品,也不賴。(夏給我的另一個啓示是,就算像他這樣的巨匠,也會因不斷地吸收和補充,而發展齣前後極其不一緻/相悖的思想和理念,而且這也沒什麼。我一介凡夫大可鬆一口氣瞭。
有关这本著作的诞生机缘,夏志清先生已经在序里作过详细交待,这里本无须赘述,然有一点实值得一提——当初夏先生本想撰写一部全面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但他通读了《中国新文学大系》之后,感到那些诗歌和散文都不合他的胃口,只觉新文学里的小说部门成就最大,讨论起来也较...
評分第一次看夏志清先生的《中国现代小说史》是15年前,那时候这本书还没有在国内正式出版,有同学从老师处以写论文为借口借出香港版,我就跟着沾光看了一遍。 我还记得那个时候夏志清给我的震撼,晶莹澄澈的文字,甘美清冽的观点,醇厚清新的批评眼光,比之国内看到的所有批评...
評分在中国古代,小说一直是为主流文坛所不耻的小道,至清末,经由梁启超氏的大力提倡,始成为一种广泛流传的文体。为小说作史自然也就是更为晚近的事情。因此,鲁迅先生在其开创性的《中国小说史略》的序言中说“中国之小说自来无史;有之,则先见于外国人所作之中国文学史中...
評分知道夏志清,是因为他一手捧红了(或者说再次捧红了)张爱玲,此后一切文学史提到港台和大陆的第二次“张爱玲热”,便略不去夏志清这一笔。而夏志清之吸引我,部分原因也是其赤子之心:一般文学评论,极少有这么热情洋溢,带有这么“强烈的偏见”。 这种特点让夏志清...
評分夏老作论至性,以思想史和文化心理结构的角度(主流文学史?)上来说其见多有主观之论,精彩处亦出于此,本无可说。 我观众论,都称赞夏老的文学史突破了老范式,给学人以新视野,但有个别高才说什么“黄河浊流引清流”之类的奇葩比喻,倒是让我发笑,先不说这浊流...
中國現代小說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