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法学 苏力 法律 法理学 法社会学 本土资源 社会学 法律移植
发表于2024-06-14
法治及其本土资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本书内容以交叉学科为背景,从浅近的社会法律问题入手,集中讨论了中国当代法律和法学一系列重要理论问题。例如:法律规避和法律多元、法律本土化、法律专业化、市场与法律的替代问题,以及法学研究方法论等。其学术背景涉及经济学、人类学、社会学、阐释学、语言哲学等。以力求从平易中展现法学与其他学科的不可分割的关系,创造性地把交叉学科的知识引入到中国的法学研究中来,并融合进中国法学。
苏力,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祖籍江苏,1955年愚人节出生于安徽合肥。少年从军,再当工人;1978年恢复高考后,复转军人进了北大法学院。1985年读研期间赴美留学,先后获硕士、博士。1992年回北大法学院执教至今。先后发表论文、书评100余篇,出版过个人专著、文集和译著20余部,包括:《制度是如何形成的》(增订版,2007)《法官如何思考》(译著,2009)《并非自杀契约》(译著,2010)《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修订版,2011)《走不出的风景》(2012)《波斯纳法官司法反思录》(译著,2014)。
曾经无比膜拜的一本书,是他让我们学会将概念置于生活之中,历史之中去思考,不要口号式研究。另外对于自发秩序提出了一种“等”的态度,也许是法治热的一剂清醒针。
评分苏力挺有追求的 或者说 用个用滥的词 情怀 但是言语间总是拘谨 讲话挺保险的 让人觉得读起来不爽
评分读苏力老师的书,就是一种思维的享受,也有情怀的感动
评分一本让法学人更加谦逊、脚踏实地、实事求是进而学会并乐于独立思考的作品集。 此书显现了苏力老师在除法学以外的其他领域也多有借鉴与思考。 【但是,读书一定要进行反思与逆向反思,即使是一个问题也不可能随时间的流逝而固步自封。因此,此书非五星的原因在于,作为一本非完全理论性的反而更具有时评性的作品,不应满足或停留于对某一特定时段的考量,而应对问题进行锲而不舍的追踪与探讨,让问题随时间的变迁而不断深化和转移,让其保持相对“新鲜感”,才能让作品乃至作品所论述的话题展现应有的时效价值。】
评分很难相信这是在20年前写出来的。 读到 《市场经济需要什么样的法律?》的时候,发现是在自己出生前后写成的,有种莫名的奇妙感。
其实我没有读完苏力先生的这本书,但是不得不说如果一开始我的内心是毫无波动的,那么在看完了秋菊打官司的时候我的内心对于这本书一些观点的评价可以说是跌入谷底。 仅仅结合秋菊打官司记录一些不严谨的思考,虽然可能是我误解了苏力先生的意思。 在看完了秋菊打官司的时候,...
评分前半部分很好,把我偏右的思想带回去了一点保守,但是后半本感觉不是很新颖,可能书是二十年前,以前应该有前瞻性,苏力还是很厉害的法学家
评分①通过例子让大家了解中国目前适用法律的现状 [大量由外引进的法律由于在中国缺少社会基础,导致了大量的类似秋菊的案子频发。] ②说清楚秋菊的困惑 [另一个书中的例子《被告山杠爷》中,有一个片段是这样的,爷爷问村中唯一学习法律的孙子,法律是为谁定...
评分(摘自一个迅速编完遂被教授从头批到尾不严谨没逻辑缺出处的读书报告) 中国法治建设的一个问题是有法不依,许多法律在制定后难以得到很好的执行。除了立法、司法机构自身的不足以及法律共同体的弱势,这一问题还常常被归因于社会的法制环境不好,公民的法律意识不强。苏力教授...
评分《论法律活动的专门化》 有些观点似乎在当今已经达成共识了,但想到这是24年前的文章,我认为朱苏力的论证大体是符合逻辑的,并且部分问题仍有现实意义(毕竟24年在法治发展中不算一个很长的年份)由于话题争议颇多(朱教授本人亦然)文章保持着一种谨慎、辩证的态度,用了很多...
法治及其本土资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