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中國近代史 曆史 鄧野 近代史 民國史 巴黎和會 外交史 外交
发表于2024-07-18
巴黎和會與北京政府的內外博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巴黎和會就其本身而論,隻是一個純粹的外交意義上的國際會議。但是,外交是內政的繼續,在南北分裂、派係林立的特定條件下,外交不可避免地捲入政爭……
一時間,國內政潮陡起:當年理直氣壯地抵製對德宣戰的廣東非常國會,如今,又同樣是理直氣壯地要求嚮巴黎派遣自己的外交代錶,爭享戰勝國的榮耀。不久之前,康有為還是張勛復闢的主謀,公然推翻民國,現在卻反過來,以民國的名義,大義凜然地斥責政府專製。更為有趣的是,國會與國務院形同冤傢,為轉嫁對德和約的責任,彼此暗算,相互推卸,國會的不閤作,屢屢把國務院置於難堪與孤立的地位……
章宗祥、陸宗輿、曹汝霖“賣國”竟有難言之隱?
一戰後,段祺瑞怎樣從眾望所歸淪為眾矢之的?
當民眾輿論綁架外交決策時,會齣現怎樣意想不到的後果?
為什麼理直氣壯地抵製對德宣戰的廣東非常國會,到後來卻更理直氣壯地要求嚮巴黎派遣自己的外交代錶?
為什麼說五四學潮並不是一個純粹的下層學運?
從軍事領袖到政治領袖,吳佩孚怎樣實現瞭華麗轉身?
巴黎和會緊要決策時刻,為何外交總長陸徵祥擅離職守齣走瑞士?
為什麼張勛復闢時主張公然推翻民國的康有為,五四時卻以民國名義,大義凜然地斥責政府專製?
一個警察總監,為何竟能架空國務總理?
…………
鄧野
重慶市人,1953年5月20日生。1980年畢業於武漢大學曆史係,1986年來近代史研究所。1996年評聘為副研究員,2003年評聘為研究員。著有《中華民國史》《聯閤政府與一黨訓政:1944——1946年間國共政爭》《民國政治的邏輯 》等作品。
考證很精道。
評分本書幫我理清瞭很多1918—1919年國內外政治錯綜復雜的事件,很贊!
評分曆史事件的演進過程,通常是設計和突發事件交織的過程。因此,讀史時若過於關注小時間尺度上的前因後果,容易落入不可知論的窠臼。一旦把視野拉長,刪繁就簡,最終還是會發現,天行有常,無為堯存,無為桀亡。
評分文筆實在太好,可以在三天內懸著一顆讀小說的心讀完。1919年的中國見證瞭國內外兩大和會的破裂,整個社會的心態發生瞭劇烈的變化。高中時候不明白五四為什麼能夠做現代史的開端,從鄧野這本書來看,涵蓋瞭五四的1919確實見證瞭一種重要的曆史拐點。推諉、扯皮、明槍暗箭,這些事情原來一直糾纏著巴黎和會的颱前幕後。現在再來看,除瞭安福係幾個頭目之外,大概沒有誰能稱得上什麼壞人,而每個人都是一身的無奈和委屈,尤其陸徵祥這個外交部長真是內外焦灼。還是比較慶幸吧,這些充滿無奈的人物,牽強地還是把這一幕曆史劇演完瞭。
評分過去我們受到的教育基本都是“臉譜化”、“標簽化”,本書冷靜客觀的將我們帶入1918-1919年那段政府,北洋政府期間群星璀璨,牛人迭齣,在文化是好事,在政治上則派係林立,不管是颱上還是在野,均很難做成事情。破易,立難;批評易,建設難;以至於靠批評而博名。陸徵祥退齣政壇晚年在比利時當神父,讓人不勝唏噓。
1914年夏天爆发的欧战对处于远东的中国产生了莫大的影响。其一,1914年8月日本借口对德宣战,出兵青岛,由此中日之间在甲午战争二十年后形成了山东问题;其二,1917年北京政府因对德宣战问题引发府院之争,张勋复辟,结果导致南北分裂;其三,1918年在段祺瑞集团的安福系的支持...
評分1914年夏天爆发的欧战对处于远东的中国产生了莫大的影响。其一,1914年8月日本借口对德宣战,出兵青岛,由此中日之间在甲午战争二十年后形成了山东问题;其二,1917年北京政府因对德宣战问题引发府院之争,张勋复辟,结果导致南北分裂;其三,1918年在段祺瑞集团的安福系的支持...
評分1914年夏天爆发的欧战对处于远东的中国产生了莫大的影响。其一,1914年8月日本借口对德宣战,出兵青岛,由此中日之间在甲午战争二十年后形成了山东问题;其二,1917年北京政府因对德宣战问题引发府院之争,张勋复辟,结果导致南北分裂;其三,1918年在段祺瑞集团的安福系的支持...
評分 評分巴黎和會與北京政府的內外博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