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梁漱溟 传记 自学 回忆录 随笔 学习 成长 中国
发表于2024-06-16
我的自学小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我的自学小史》是梁先生于1942年时,将自己“自幼修学,以至在某些学问上‘无师自通’的经过,叙述出来给年青朋友,未始无益。”全篇文字简短,叙事朴实、精彩,全文从家庭出身写起,讲述了一个“瘠弱而又呆笨的孩子”受家庭、社会,以及各种思想的影响,通过自学,渐渐领悟学识真谛,步入学识殿堂。同时,本书还加上两篇文章:《如何成为今天的我》与《自述》。《如何成为今天的我》是梁先生1928年在广州中山大学给青年学子的讲演,里面详细地剖析了自己的心路历程。《自述》为梁先生1934年所作的长篇讲话,是他当年向众多青年学者讲述自己学术成长的历程。这两篇文章与《中学图书馆文库:我的自学小史》的内容形成互补,从中可以看到梁先生的一生正是一个自学成才的极好实例。
梁漱溟(1893—1988),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主要研究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梁漱溟受泰州学派的影响,在中国发起过乡村建设运动,并取得可以借鉴的经验。在半个多世纪里,他发表了大量有影响的著作,主要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印度哲学概论》、《乡村建设论文集》、《乡村建设理论》、《中国文化要义》等。
没看出什么名堂。仅两点比较有印象,一是梁说父亲对他完全没有精神上的压迫,这个很难得;二是人要保持向上的精气神,自学最终是为了这个。不当为读书死用功毁了身体。
评分①自学的根本在于一片向上心,不论何事,很少需要人督促,生活中有自觉。②人之所以有学问,是因为善于发现问题,做“问题中人”。③我看一个人或者国家,就是一团习惯。④乡村建设运动就是民众教育。
评分梁先生真是个诚恳的,向上心的谦谦君子。
评分三星半。看书名似乎是学习方法论,实则更似一则小自传,其中不乏对自己政治社会思考的论述,是很诚恳的心路历程讲述。后半部分两篇讲话内容很深刻,可在我看来终究流于零散,且更多偏向于为自己的经历做辅助说明,不及老先生其他专门论述改革理念和社会理论的书那么成体系,读起来那么酣畅淋漓(也许是我对本书的定义先入为主了吧)。印象很深的几点:1.照顾并善用身体;2.父亲的“劝而不阻”;3.学问在问而不在知;4.哲学是少数天才享有的权利;5.不可轻量人;6.一个人,一个社会,不过都是一团习惯。
评分梁先生真是个诚恳的,向上心的谦谦君子。
一个人用言语或文字教导另一个人时,就是一种被引导的学习。当然,没有人教导,我们也可以学习。否则,如果每一位老师都必须要人教导过,才能去教导别人,就不会有求知的开始了。因此,自我发现的学习是必要的——这是经由研究、调查或在无人指导的状况下,自己深思熟虑的一种...
评分这种自问自答式的大字报本来毫无反驳的价值(虽然匿名了但我知道是怎么回事),不过我想要谈谈这位动辄“我们哲学圈”的那种科班情结。 曾经我也是一个有科班优越感的人,因为大学和专业是一个学生最重要的自我定位和自我认知来源之一。我开始对“科班”产生怀疑,源于我接触了...
评分这本书是追看的,像追剧一样。先是看了《这个世界会好吗》,梁老先生与美国学者艾恺的对谈,当时梁漱溟先生已近90岁高龄,但思维敏捷、看事通透,语言如蜻蜓点水一般像是不着痕迹,其实功力早就入水十分。梁老生的求学经历似乎并不复杂,也没有经过高深的专业训练,但他的学问...
评分这种自问自答式的大字报本来毫无反驳的价值(虽然匿名了但我知道是怎么回事),不过我想要谈谈这位动辄“我们哲学圈”的那种科班情结。 曾经我也是一个有科班优越感的人,因为大学和专业是一个学生最重要的自我定位和自我认知来源之一。我开始对“科班”产生怀疑,源于我接触了...
评分这本书是追看的,像追剧一样。先是看了《这个世界会好吗》,梁老先生与美国学者艾恺的对谈,当时梁漱溟先生已近90岁高龄,但思维敏捷、看事通透,语言如蜻蜓点水一般像是不着痕迹,其实功力早就入水十分。梁老生的求学经历似乎并不复杂,也没有经过高深的专业训练,但他的学问...
我的自学小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