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沈从文 传记 中国文学 张新颖 文学 人物传记 民国 中国
发表于2024-06-14
沈从文的后半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沈从文,生于1902年,逝于1988年。
“如果他在世,肯定是1988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最有力的候选人。”不少人喜欢这样的说法,以此来加重对沈从文的崇仰和表达遗憾。《沈从文的后半生:1948—1988》认为,这固然是个很大的遗憾,不过实在说来,获奖与否并没有多么重要。重要的是,对沈从文的认识,能走到多远多深。1988年,远未到盖棺定论的时候。“重新发现”沈从文的工作仍将继续……
从1948年始,沈从文在时代大转折关口的精神危机和从崩溃中的恢复,成为他后半生重新安身立命、成就另一番事业的起点。《沈从文的后半生:1948—1988》这部著作由此起笔,沿着他生命的坎坷历程,翔实叙述他的社会遭遇、个人选择和内心生活,叙述他为始终不肯放弃的物质文化史和杂文物研究而做的超常努力和付出。
《沈从文的后半生:1948—1988》这部传记,特别着力于呈现沈从文后半生漫长而未曾间断的精神活动。在时代的剧烈变动中,这种连续、细密、复杂的个人精神活动,清晰见证了一个弱小个人的全力挣扎,一个平凡生命以柔弱的方式显现的强大勇气和信心,一个“有情”的知识者对历史文化长河的深沉而庄严的爱——一如他爱家乡的那条长河,曾经不知疲倦地抒写那条河的故事,他的后半生甘受屈辱和艰难,不知疲倦地抒写历史文化长河的故事。
张新颖,1967年生,山东招远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曾任韩国釜山大学交换教授(2002年)、美国芝加哥大学访问教授(2006年),讲授中国现当代文学。获得第四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文学评论家奖”(2006年)、第一届“当代中国文学批评家奖”(2008年)等多种奖项。
主要作品: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著作《二十世纪上半期中国文学的现代意识》、《沈从文精读》、《沈从文与二十世纪中国》等,当代文学批评集《栖居与游牧之地》、《双重见证》、《无能文学的力量》、《置身其中》等,随笔集《迷恋记》、《此生》、《有情》、《读书这么好的事》等。
其他还好,就是很多材料过于依赖引用和串联,原创的东西太少了。文学性足够,传记性差点火候
评分与金介甫和凌宇的两本传记,可以并称沈从文研究三绝了。以原始材料做传,将历史事件并置对照,极其克制主观评述。上次看到这么精彩的作家传记是止庵的《周作人传》。
评分读过三遍,每一遍都不能平静
评分通过大量引用沈从文的引文和与之有关的材料,构建出他的后半生,作者之功在于此,也局限于此吧。最让我喜欢的也是这些引文,沈从文文字之美,引得我想把他的书信集再看一遍。沈从文内心之惶然之挣扎之坚韧,读完百味杂陈。
评分通过大量引用沈从文的引文和与之有关的材料,构建出他的后半生,作者之功在于此,也局限于此吧。最让我喜欢的也是这些引文,沈从文文字之美,引得我想把他的书信集再看一遍。沈从文内心之惶然之挣扎之坚韧,读完百味杂陈。
在曲江书城,花费一整个下午看《沈从文的后半生》,复旦文学院的张新颖老师写的。传记作品向来不好写,因为个人的内心活动不能凭空揣测,作者因而大量引用了他的信件和文章。听说这本书很久,但在翻开之前,我从来没想过有如此大的震动。早就知道沈从文后半生有个奇妙的转向,...
评分在曲江书城,花费一整个下午看《沈从文的后半生》,复旦文学院的张新颖老师写的。传记作品向来不好写,因为个人的内心活动不能凭空揣测,作者因而大量引用了他的信件和文章。听说这本书很久,但在翻开之前,我从来没想过有如此大的震动。早就知道沈从文后半生有个奇妙的转向,...
评分用现在的眼光回望1949年后的文艺界,可以看到为了迎合形势,投入“跟上时代”的写作,很多作家的后半生都因此“荒废”了。那些宏大叙事作品,留给后人的唯有叹息。当然,即使在写作上在发言上如此紧跟形势,也没有人能逃脱属于二十世纪后半叶中国文人注定的悲剧。这一波...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上印着1956年底沈从文在上海出差时画的速写。外白渡桥上人潮汹涌,“是红旗的海,歌声的海,锣鼓的海”,而远远的江面上停着一艘小小的舢板,上面的人兀自不醒。沈从文后来记录,舢板上的人被吵醒后,也只是自顾自拿网兜捞鱼虾。他感慨道:“虽那么小,那么跳动—...
评分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沈从文的了解仅限于《边城》,小说里有一种非常灵动的东西在,还有哪里好我也说不上来了。坦白说,我对当代文学是非常排斥的,以我有限的阅读经验来判断,当代文学只有文学史而无文学。在毛时代的意识形态指导下,文学的发展始终伴随着各种斗争、批判,洪...
沈从文的后半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