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文
禅宗正法 代代相传
经名实义
禅宗宗旨
禅宗宗训
禅宗信条
禅宗心法
禅宗戒律
禅宗十大法印
悟觉妙天禅师法语
持经要领
第 一 品:法会因由 说法聚会 由此因起
第 二 品:善现启请 善现长老 启请佛训
第 三 品:大乘正宗 最大之乘 最正之宗
第 四 品:妙行无住 奥妙之行 本无住着
第 五 品:如理实见 自如之理 乃见真实
第 六 品:正信希有 生正信心 最为希有
第 七 品:无得无说 空则无得 寂则无说
第 八 品:依法出生 诸佛之法 依此生出
第 九 品:一相无相 只此一相 本来无形
第 十 品:庄严净土 成就庄严 净明心地
第 十一 品:无为福胜 修无为福 胜于布施
第 十二 品:尊重正教 受持正教 天人尊重
第 十三 品:如法受持 当如此法 承受奉持
第 十四 品:离相寂灭 离诸形相 自得寂灭
第 十五 品:持经功德 受持此经 功德无量
第 十六 品:能净业障 若能清净 业障全消
第 十七 品:究竟无我 成佛究竟 本无我相
第 十八 品:一体同观 万法归一 更无异观
第 十九 品:法界通化 法身偏界 通化无边
第 二十 品:离色离相 色相皆妄 离妄见性
第二十一品:非说所说 法无可说 所说非法
第二十二品:无法可得 悟性空故 无法可得
第二十三品:净心行善 以清净心 行诸善法
第二十四品:福智无比 福智甚大 无物可比
第二十五品:化无所化 圣凡同性 化无所化
第二十六品:法身非相 清净法身 非属相貌
第二十七品:无断无灭 依法修持 不应断灭
第二十八品:不受不贪 一尘不染 何贪何受
第二十九品:威仪寂静 真性寂静 不假威仪
第 三十 品:一合理相 一合之理 实无有相
第三十一品:知见不生 如此知见 法相不生
第三十二品:应化非真 应现设化 亦非真实
序: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一部般若智慧之大乘经典。十方诸佛,无论过去、现在、未来,均来自于本经典之开悟,而重启人生价值观,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明了本心,识自本性,直指本来真面目,见证本来波罗蜜风光,一世解脱万劫生死轮回苦海,重现无量寿,重见无量光,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俗称《金刚经》,属于大藏经之般若部,共三十二品,品品发人深省,令行者大彻大悟,转识成智。经中须菩提为众行者请示佛陀:「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为起首,师徒之间之微妙对话。佛陀问须菩提:「可以身相见如来不?」并为须菩提开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又云行者「应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明指离相无为修行即是正法。又如:「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令众行者恶梦初醒,破除人为意识修行之错误,谱出入佛明灯。
但愿行者,真正了悟佛陀住世救度生灵之苦心,破除一切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不分在家出家,诸相有别,正法不二,唯入心门,即是佛道正法,离此皆为外道邪法。愿与众行者共勉,并祝早日证道。
佛祖心印第八十五代宗师
悟觉妙天禅师
二○○四年三月十二日
内容连载页数 1/1
大乘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经名意义
我们知道,金刚经及所有佛所说的经典,都不是只有朗读、持诵而已,而是要真修实证。所以,今天就为大家讲解,金刚经应如何真修实证。
金刚经的全名是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有些人又在前面加上「大乘」二字,因为这一部经是开悟成就的经典,是大乘菩萨所修行的成就之法,所以又称为大乘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但因名称过长,故称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简称金刚经。
在正式讲到本文之前,我想先来解释,什么是大乘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大乘:自觉觉他 自度度他
一般人依修行目的或修行方法的不同,将佛法分为小乘、大乘、最上乘,或称无上乘,其实佛法只有「一真佛法」,世间会有这些分别说,是为了方便修行。
所谓小乘佛法,一般称之为独觉禅,这种修行只修自己,自修自证,不管别人。大乘佛法则是能够「自觉觉他、自度度他」的禅行菩萨所修的。至于最上乘、无上乘的佛法,当然是修行「当下开悟、一世成佛」的无上正等正觉的法门,也就是要成就佛菩萨。
金刚:勇猛精进 突破万难
修行是从「凡人」起修。一般说来,要从「凡人」修到「佛」的果位,必须经过三大阿僧祇劫,才能够「超凡入圣」,进入圣位。所谓三大阿僧祇劫,并不是指时间长短,而是指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也就是说,修行要超越三界,才能够进入圣位。
在修行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层层的灾难与障碍,以及种种的烦恼与痛苦,如果没有一颗坚定的金刚心,去克服万难,是很难成就的。因此「金刚」的意义,就是勇猛的突破万难,让自己能够顺利的修行证道。
般若:般若智慧 成就佛陀
「般若」是指大智慧,不是一般的聪明。这种大智慧来自于每一位众生的灵性,是灵性本有的智慧,所以修行要用「灵性」来修,要与内在的自性相应,就可以得到大智慧。
什么是大智慧?就是「般若智慧」,能够到达佛国净土,让每一位修行人成就佛菩萨的大智慧。
波罗蜜:清净光明 极乐净土
什么是「波罗蜜」?一般翻译成「彼岸」,又称为极乐世界、佛国净土。至于相对于「彼岸」的,就是「此岸」,也就是痛苦、烦恼的世界。
经:永恒真理 绝不变异
「经」,是永恒不变的真理。佛陀所说的一切法,能够让人成就佛菩萨、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是永不变异的真理,和一般善知识的著作不同,那是「论」,不是「经」,这也表示特别尊重 世尊所说的法都是不变的真理。
由此可知,大乘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意义,就是所有十方法界的众生,如果想要修行成就佛菩萨,成就无上正等正觉,都要经过这部金刚经的真修实证,开悟而后成就,可见这部金刚经是多么重要!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