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余英时 胡适 胡適生平與思想 历史 中国近代史 知識份子 海外中国研究 近期待讀文史書
发表于2024-06-15
重尋胡適歷程(增訂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從1917年到1962年,胡適無論在文化史、思想史、學術史、或政治史上都一直居於中心的位置,他一生觸角所及比同時代任何人的範圍都更廣闊,他觀察世變的角度自然也與眾不同。在胡適個人生命史上的每一階段,一向都存在著一些或大或小的疑點,他的博士學位問題,他的西洋哲學素養,他對毛澤東的影響,他和蔣介石的關係……隨著《胡適日記全集》的出版,其中有些問題已能夠獲得比較明確的解答。
余英時教授《重尋胡適歷程:胡適生平與思想再認識》根據《胡適日記全集》的內在線索,探討胡適在各個階段與中國現代史進程的關聯,並就上述引起議論的疑點,擇其較有關係者予以澄清,讓胡適自己說話,盡量還胡適一個原來面貌。
本書為增訂版,增加一篇〈胡適「博士學位」案的最後判決〉,考證胡適為什麼轉學到哥倫比亞研究院?以及胡適考過博士口試的新證據。
余英時
中央研究院院士,1930年生。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師從錢穆先生、楊聯陞先生。曾任密西根大學、哈佛大學、耶魯大學教授、香港新亞書院院長兼中文大學副校長,現任普林斯頓大學講座教授。著作等身,作育英才無數。2006年獲頒有「人文學諾貝爾獎」之稱的克魯格獎(Kluge Prize)。2014年獲頒第一屆唐獎漢學獎。
他年若撰渊源录,教外何妨有别传
评分小人儒,呵呵……
评分这可能是近期读到的最有思想冲击力的一本书。本书收录的《从日记看胡适的一生》和《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胡适》,分别是余英时先生为i《胡适日记》和《胡适之先生年谱长编》写的长篇序言。余先生将胡适作为中国转型时代的思想枢纽,从胡适身上发散出多面向、多方向的思想和学术话题。余先生在《胡适与中国的民主运动》和《文艺复兴乎?启蒙运动乎?》两篇文章中提出的一些问题,至今还没有被国人认识清楚。百年来,我们到底进步了多少!
评分读罢台湾联经版本,余英时的老师杨联陞,又是胡适挚友,其间诸多因缘。胡适在美国留学7年(1910—1917),并于1937—1945在美做官讲学(1938—1942做驻美大使),1949—1958年寓居美国并替国民政府周璇关系。 胡适以白话文运动暴得大名,然其对传统文化研究造诣亦高,凭研究先秦文学功底,被聘为北大文科教授。而后为学也曾做官。概而言之:文学上主张白话以替代古文;社会改革上,主张实用主义,即实验科学主义和渐进改良主义;思想上,主张将西方与中国传统相融合,在抨击伦理纲常等基础上复兴传统思想;政治上,始终主张自由主义,即个人政治自由与多党派政治民主。实验主义的立场,注定他无法做出社会整体现状的判断,从而引领时代。书里对五四运动是启蒙运动还是文艺复兴的思考,亦颇有意思。
评分读了余英时先生对胡适和Roberta Lowitz“艳史”的精细考证,脑子里的想法是:千万不要成了考据型历史学大师的研究对象(笑)!胡适的一生都在坚持“自由主义能在中国生根发芽”这一信念,抛开个人立场不谈,这份坚持是值得赞许的。余老对于胡适思想的缺陷的评价也很中肯:学者式的严谨在政治等现实领域并不可取,因为现实往往变化太快太剧烈,来不及“小心求证”,使得人在实践中难免还是需要靠直觉来行动。而高超的政治家擅长利用这一点,通过操控人的情绪来实现他们的目标。相对的,爱讲“证据”、“求证”的学者一般是不通蛊惑人心之道的。
买下这本书的时候,以为也会像曾经“叶公好龙”买下的其他书一样,啃不下去搁到一边落灰尘。不料,越看越喜欢,竟然看完了。 读这本书,对于我来说,是重拾书本的历程。认识到一个不一样的胡适。也认识到一种不一样的解读方法。 看完这本书后,对自己啃书本的信心前所未有的高...
评分胡适与鲁迅,是一个时代的文化象征,所谓“鲁迅之爱如父,胡适之爱如母”,说尽了两人截然不同的性格与主张。 鲁迅的爱严厉而峻切,他喜欢批评,不屑于讨论具体操作,而胡适的爱温和、平实而唠叨,他喜欢调和,愿意在实践层面提出建议。 其实,胡适的许多批评同样刻薄,但他...
评分因为准备8月底读书会选题人物胡适先生的缘故,这一周来我略翻了余英时先生的《重寻胡适历程》一书。久未写长文,近两年又溺于两微快餐文化中,难得提笔写点读书笔记,手生的厉害:)先整点虚文,再上干货吧。 首先,很佩服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理想国精神,正如熊培云有言,错...
评分 评分對於研治中國思想史——不管是古代還是近代——的人來說,“胡適”這個名字是無論如何也繞不開的。 不管我們採取何種評判的立場,胡適畢竟在20世紀上半葉的思想學術界具有他人所無法比擬的中心位置。爲什麽胡適能夠在短短一兩年時間取得中國學術思想界的領導地位?爲什麽剛好是...
重尋胡適歷程(增訂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