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列夫·托尔斯泰 俄国 外国文学 小说 安娜·卡列宁娜 经典 托尔斯泰 列·托尔斯泰
发表于2024-07-28
安娜·卡列宁娜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安娜·卡列宁娜》是托尔斯泰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堪称俄国十九世纪现实的教科书,安娜也成为世界文学画廊中最令人难忘的女性形象之一。
作者: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
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他的作品包括文学、宗教、哲学、美学、政论等著作,反映了俄国社会的一个时代,对世界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宁娜》《复活》等。
译者:
周扬(1908—1989),湖南益阳人。原名周运宜,字起应,笔名有绮影、谷扬、周苋等。文艺理论家、文学翻译家、文艺活动家。主要译作有《安娜·卡列宁娜》《生活与美学》等。
谢素台(1925—2010),河北人。194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1951年起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从事编辑工作,业余从事外国文学翻译,主要译作有《安娜·卡列宁娜》(合译)等。
上
评分上册 | 漫长的冬季的尾巴,配合两部同样鸿篇巨著的小说和非小说,真是难挨
评分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一个人没有过不惯的环境,特别是如果他看到周围的人都过着同样的生活。 在列文为灵魂而活的自我思考中戛然而止 第七部 十二 对列文与基蒂的描写简直太生动了
评分列夫托尔斯泰到底经历了什么,他描写的人物内心深刻到仿佛附体到每个人物身上去了,并使他们活了起来,太可怕了,像窥视到每一个人的心里一般,笔触细腻准确。安娜是多么有魅力的人啊,糟糕的爱情给予了她魅力,却又毁掉了她。
评分19世纪下半叶俄国贵族的世俗生活和精神世界画卷。安娜的悲剧在于她对于纯粹爱情的追求与虚伪的贵族生活的冲突。列文更像这本书的主角,他身上的矛盾,对农民、宗教和生死问题的思考,寄托了托尔斯泰的个人理念。
安娜临死之前的心理独白,堪称十九世纪最精彩的心理描写,很难想象托尔斯泰在写这些段落时处于怎样的状态。记述下这些句子的人仿佛是安娜自己,如果把安娜自杀的部分作为全篇小说的高潮的话,那站在这最高点上俯瞰的不是托尔斯泰,而是死神。 死亡的阴影,一直笼罩着整...
评分借着最近上映的这部电影,本想写几句简短的影评,可是赫然发现,短不了。 《安娜·卡列尼娜》,相信很多读过它的人都和我一样,与它的第一次亲密接触还是在遥远的中学时代!而那时,不谙世事几许的我们又能真正读懂托老字里行间的多少呢?想来,当时那份对大部头的敬畏...
评分《安娜·卡列宁娜》的第一句大家早已耳熟能详,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可是,这句话背后至少有两个问题:幸福如何而来?不幸又是如何而来?当我读完托尔斯泰写就的这部巨著时,我心里有了答案。 1. 列文和安娜两条主线 《安娜》一书有两条主线:安娜...
评分每天断断续续地,在网页上读完了《安娜·卡列宁那》。怀着对长久以来对老托的偏见,和对老陀的偏爱,读的时候总会有意无意地将他们放在一起比较。想起以前看过的一句评论:就小说的艺术而言,老托是胜于老陀的。言之有理。不过有趣的事也在这里,正是由于出色的全局掌控和局部...
评分本作的男角没有什么可说。列文虽然处处碰壁,但在小说里仍然是主宰一切的神,他矛盾的心理只要略微往某一方面发展,就可以变成奥布隆斯基、卡列宁或者弗龙斯基。换句话说只有列文是活着的,仍然游移变幻着,其他所有的男主角都是列文貌合神离的分身,都是具象化定型了的人,等...
安娜·卡列宁娜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