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高罗佩 艺术 荷兰 历史 文化 琴學 音乐 海外中國研究
发表于2024-06-15
琴道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精装,毛边两种。
高罗佩(Robert Van Gulik,1910—1967),荷兰外交官,著名汉学家。他曾评价自己一身三任:外交官是他的职业,汉学是他的终身事业,写小说是他的业余爱好。高罗佩对中国古琴十分痴迷。他曾师从古琴大师叶诗梦,并与于右任、冯玉祥等组织“天风琴社”。抗战时期,高罗佩以外交官身份在重庆举办古琴义演,为中国抗日筹款,一时传为雅谈。在《琴道》中,高罗佩从中国音乐的传统观念出发,对琴学的起源、特征,琴人的修养等作了详尽沧述,更精到地阐释了琴曲的内蕴,以及古琴及其演奏手法的意象。此外,作者还搜集了大量与琴学相关的文献。因此,该书自1941年出版以来,即被视为古琴研究的权威之作,无论对于古琴研习还是中西文化比较研究,都可谓一部非常重要的著作。
翻译扣一分,有的句子明显不通顺,应该再下点功夫组织语句。本书整体上由浅入深的介绍中国古琴的各种历史文化,谈琴的由来,如何从皇室的祭祀乐器转变为文人喜爱的雅具,怎样阅读琴谱,以及古琴的在中国现当代的衰落,都从一位外者的视角旁观着记录有关琴的一切,反而能让国人看到更实际的一面。
评分尽管本书涉及的话题是琴学思想:它的起源、发展和最终的形成,但是书中还是时常会提到古琴音乐的本体。作者在音乐学方面只能称得上是稍有涉猎,虽然明知自己闯入了一块更准确地说是为音乐学家专有的领地,但在写作本书时不得不考虑到琴学的方方面面。尽管本书主要针对研究东方的学者,希望能够把他们的目光吸引到中国文化一个鲜为人知的领域;但是,如果能在音乐学家中找到读者,则是作者莫大的欣慰了。音乐学家将在本书中发现一个真正的中国古代音乐宝库,一个巨大的源泉,如果他们采用基于历史音乐学原理的科学分析方法,那么将会根本改变东西方现存的关于中国古代音乐的理念。古琴音乐自是可以名副其实地自称“太古遗音”。
评分成书有点年头了,随意看看就好(涉及到琴的起源还有对瑟的推断,其实都并不准确,毕竟近几十年有很多新的考古发现)。看之前建议先刷一遍刘再生的中国古代音乐史。PS,这个版本居然是毛边,想累死人吗?……
评分古琴——古代士大夫文化的代表乐器。
评分如作者所言,论文
谈到高罗佩,最为人所知的或许是《狄公案》,这一系列以唐代律法为背景的小说为他赢得不少赞誉。但是,这位荷兰人的学问绝不仅止于此。高氏曾学习政治和法律,又研修东方古代文化以及语文等等,按其自己的说法,他的职业是外交官,汉学则是终身事业。作为西人,他不仅能吟咏诗...
评分谈到高罗佩,最为人所知的或许是《狄公案》,这一系列以唐代律法为背景的小说为他赢得不少赞誉。但是,这位荷兰人的学问绝不仅止于此。高氏曾学习政治和法律,又研修东方古代文化以及语文等等,按其自己的说法,他的职业是外交官,汉学则是终身事业。作为西人,他不仅能吟咏诗...
评分 评分高罗佩的著作,以《中国古代房内考》最为知名,最早译出。另有侦探小说《大唐狄公案》,在西方拥有众多读者,国内亦有译本。高氏的其他著作却迟迟不见中译。终于,中西书局推出了“高罗佩著作集”。 高罗佩的《琴道》,虽颇简略,且相当篇幅在译介古代琴学理论,却不流...
评分【原文】丙子秋莫,于宛平得一琴,殆明清间物:“无名”。抚之铿锵有余韵。弗敢冒高士选雅名,铭之曰:“无名”。非欲以观众妙,冀有符于道德之旨云。 这段说的是丙子年(1936年)秋天,高罗佩到北京,购得一明清间所斵之琴,琴身原本没有琴铭,他取《道德经》之意,给这张琴取...
琴道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