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民国 历史 中国 民国名人 散文随笔 政治 大师 黄钟大吕,振聋发聩!!
发表于2024-07-03
1933,聆听民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近几年有关“中国梦”的讨论很热烈,其实早在80年前,作为近代中国影响最大的一份刊物、创刊近三十年、久负盛名的商务印书馆主办的《东方杂志》,就曾围绕此话题发表过一组文章。
1932年11月1日,杂志主编胡愈之向全国各界知名人士发函400余份,提出两个问题:
一是“先生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样(请描写一个轮廓或叙述未来中国的一方面)?”
二是“先生个人生活中有什么梦想(这梦想当然不一定是能实现的)?”
由此引发了一场前所未有、规模空前的“新年的梦想”。征“梦”活动激起热烈回响,截止到12月5日,共收到160多封答案,其中部分是《东方杂志》的读者。
1933年元旦出版的《东方杂志》(总第三十卷第一号)以83页的篇幅一下子刊出142人的244个“梦想”(不算以漫画形式做“梦”的丰子恺)。半个月后,第2号又以“梦想补遗”收入了梁漱溟、朱自清二人的复函。
这些作者大部分是知识分子,包括柳亚子、徐悲鸿、郑振铎、巴金、郁达夫、老舍、叶圣陶、胡秋原、陈翰笙、张申府、严灵峰、邹韬奋、周谷城、陶孟和、俞平伯、何思敬、楼适夷、宋云彬、章乃器、茅盾、周予同、顾颉刚、施蛰存、周作人、杨杏佛、孙伏园、洪深、傅东华、马相伯、林语堂等,几乎网罗了当时的文化界名流。
因此,这期专栏“虽然不能代表四万万五千万人的"梦",但是至少可以代表大部分知识分子的梦了”,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那个时代中国精英界的思想趋向,值得仔细品味。在上述名家形形色色的梦想中,流露出来的最迫切愿望就是实现民族复兴。这是与其身处的历史背景密切相关的。面对当时战乱频仍、兵燹不断的时局,有识之士怎会不深深担忧?本书图文并茂,首次向广大读者展现老一辈中国人的热切梦想。
林语堂、梁漱溟、胡适、柳亚子、徐悲鸿、郑振铎、巴金、郁达夫、老舍、叶圣陶、胡秋原、陈翰笙、张申府、严灵峰、邹韬奋、周谷城、陶孟和、俞平伯、何思敬、楼适夷、宋云彬、章乃器、茅盾、周予同、顾颉刚、施蛰存、周作人、杨杏佛、孙伏园、洪深、傅东华、马相伯等。
我之所以讨厌这种“百家言”式的文献汇编,原因并不在于其质量,而是发行方过于难看的吃相——随便拉出这里面的一个人都是研究探讨的论争富矿,可梨园也有句老话,“角多了不成戏”,文献亦然
评分这么感动!80年啊!又激起了我满满的革命情怀啊~真是羡慕民国,那个时候文人个个胸怀天下~想想就澎湃
评分不是因为民国好,而是乱世总是文人骚客的活跃期,因为政府的钳制力没那么强。ps:wiki说梦是一种主体经验,通常是非自愿的。
评分看非主流左翼文人瞎逼逼未来是什么,不如把手里的中正式步枪多擦几遍。
评分不想看下去系列
文/友竹 《1933,聆听民国》收集了142位生活于民国时期的中国人的梦想。根据记者先生的统计,142位应征者中以中等阶级的自由职业者为最多,也就是所谓的“文化贵族”。对于此种结果,记者表示相当失望。但是,在任何一个社会里,能够相对自由发声的总是数量有限的一批人,...
评分久被尘封的梦想与呐喊,值得一读,傅国涌先生的文章曾提及: 尽管有着种种的遗憾和局限,毕竟那么多有成就的知识分子参与了做"梦",那是一个个足以跨越时代的梦想,八十年后依然令我为之驻足、为之动情,也让我在回望旧梦时,进行一次新的反思。知识分子的梦想并不始于1933年,...
评分文/商容荣 还是先说说我的梦想吧:我的梦想是做一只吃了睡睡了吃的猪,不必为生活奔波,醒来以后可以自由的读自己想读的书,写自己想写的文字,做一份爱心午餐给我亲爱的女儿。而我的女儿也不用受什么“潜规则”限制,因为没钱送礼而被音乐学院拒之门外,可以凭着自己的真...
评分今天阅读80年前的人的梦想,顿感时光荏苒,又感仿佛穿越了时间隧道,窥人家的日记,探得了一些秘密。 在任何一个时期“梦想”都显得金光闪闪,仿佛有梦,就还有希望,还有前进的动力。但有时又觉得梦想份外沉重,因为现实和梦想遥远的距离,犹如一道鸿沟难以逾越。我常把梦想...
评分尊敬的习大大的号召力根本毋庸置疑。当初,他就那么振臂一呼,一片谈梦、论梦、追梦之声就响彻中华大地,全中国人一时间都进入了追梦进行时,做起了各种各样的中国梦——强国梦、强军梦、航天梦、河南梦、四川梦、云南梦、湖南梦……据说,就象美国梦激励世界各地的人们到美国...
1933,聆听民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