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纪实 彼得·海勒斯 何伟 中国 随笔 社会 当代中国 社会学
发表于2024-06-14
奇石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如果你不认识何伟,就请从这本《奇石》开始。
如果你已经读过《江城》、《寻路中国》,甚至是《甲骨文》,那么,更不应该错过何伟的这颗“奇石”。
一个作家的笔,要如何赶上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
从2000到2012,3个国家,12个家,24个故事。
终于,在何伟的笔下,你不仅能读到奇形怪状的中国。
徒步长城,甲骨冰冷。从江城到新城,当年的艾米莉,已然成了大姑娘。
美国的西部,日本的黑道,尼泊尔的和平队,埃及的清真寺。
十二年来,何伟用心记录的,不止是中国。
彼得•海斯勒(Peter Hessler),中文名何伟,曾任《纽约客》驻北京记者,以及《国家地理》杂志等媒体的撰稿人。
他成长于美国密苏里州的哥伦比亚市,在普林斯顿主修英文和写作,并取得牛津大学英语文学硕士学位。海斯勒曾自助旅游欧洲三十国,毕业后更从布拉格出发,由水陆两路横越俄国、中国到泰国,跑完半个地球,也由此开启了他的旅游文学写作之路。
海斯勒散见于各大杂志的旅游文学作品,数度获得美国最佳旅游写作奖。他的中国纪实三部曲中,《江城》一经推出即获得“Kiriyama环太平洋图书奖”,《甲骨文》则荣获《时代周刊》年度最佳亚洲图书等殊荣。海斯勒本人亦被《华尔街日报》赞为“关注现代中国的最具思想性的西方作家之一”。
最后两篇关于开罗真是意外惊喜!还是喜欢他写外国的,其中写中国的最棒~只是大多都已在三部曲里看过了。美国几篇都有种怪怪的说不出的感觉。希望有跟何伟偶遇的机会啊~
评分有几篇故事是重复的,新故事的感觉也是相似的。只看江城和寻路中国就够了。甚至对异域人士写的所谓非虚构叙事,也差不多够了。
评分坦白說跟「中國三部曲」—江城、甲骨文、尋路中國—相比,這本「奇石」儘管宣傳來勢洶洶,仍然難掩其炒冷飯的本質。缺少了深刻而細膩的觀察,東一撇西一捺的,不是想要讀的「何偉」。雖然,不可否認它仍然很值得一讀。at CKGCSXSHA #馬上學術#021
评分这本和《寻路中国》略有重复,不单写中国,还有日本美国和埃及,短篇没有长篇过瘾,不过还是值得一读,期待何伟的下一本书,应该是关于埃及吧?
评分这本书就像白开水,读起来没什么味道。彼得海斯勒观察生活很细致,但是他的经历还不足以一本一本的出书。
当我在看过《寻路中国》、《江城》和《甲骨文》,得知何伟已经离开中国前往埃及之后,我以为再也不会看到何伟出版任何有关中国的书籍时,《奇石》悄无声息的在今年出版了。 说实话,我很期待这部作品,毕竟能像何伟这样深刻理解中国的人不多,包括土生土长的中国人都往往捉摸...
评分这本“Strange Stones”是何伟近十年来刊发于《纽约客》上的作品的合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一本“炒冷饭”的书,或者被我这样的无良读者理解为“为女儿攒奶粉钱”。何伟本人这么看:即使是《纽约客》这种对作品长度较为宽容的刊物,也免不了删减。而一部分早年写就的故事...
评分我不知道这是算好事还是坏事,近几年读闲书容易动感情,什么掩卷长叹,毛发耸动,老泪纵横之类的状况越来越多。何伟的中国三部曲,除了《甲骨文》因为懒了,没有读完其他两部都很喜欢。比较而言,我更喜欢《江城》里面那个四处碰壁的外洋鬼子,不喜欢他在《寻路中国》里面游刃...
评分受访者:何伟 采访者:李唐 专题地址:http://book.sina.com.cn/z/hewei/index.shtml 谈写作:“‘非虚构’就是你写的是真实的” 新浪读书:您对“非虚构”这种文体怎么看?它既不是虚构文学,但也不算新闻报道,因为它并没有一个热点事件…… 何伟:“非虚构”在美国的...
评分6月14日给何伟发去一封电邮,列了10个问题,3天后就收到回邮,答得极认真,让我有点意外。花了很多功夫把英文翻成中文,贴在这里是想让更多读者看到和交流。 1、问:首先想知道,您现在正在埃及吗?从观察中国到观察埃及,您的感觉有什么变化?有哪些经历是您预料到的...
奇石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