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萧红 中国文学 小说 中国现当代文学 文学 中国 呼兰河传 童年
发表于2024-06-14
呼兰河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呼兰河传》一部充满童心、诗趣和灵感的“回忆式”长篇小说。全书七章:一、二章写小城风情,三、四章谈家中亲疏人物,五、六、七章摹绘独立旁枝人物。作者用舒展自如的巡视式艺术手法,以情感的起伏为脉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呼兰河畔的乡镇作传,为这个乡镇的风土人情,为各种各样人的生与死、欢乐与悲哀作传”。全书七章可各自独立又浑然一体,尾声余响不绝。萧红以娴熟的写作技巧,抒情诗的意境,浑重而又轻盈的文笔,造就了她的巅峰之作,为中国文学奉献了一部不朽的经典。
萧红(1911年—1942年),黑龙江人。原名张道莹,笔名萧红,悄吟。1930年,结识萧军,两人相爱,两人一同完成散文集《商市街》。1933年与萧军自赞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1934年到上海,同年完成长篇《生死场》,次年在鲁迅帮助下作为“奴隶丛书”之一出版。萧红由此取得了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1936年,为摆脱精神上的苦恼东渡日本,在东京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抗日战争爆发后。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后在民族革命大学任教。1940年去香港。萧红主要作品有长篇《马伯乐》,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以及一系列回忆故乡的中短篇如《牛车上》、《小城三月》等。
文字温情细腻又带着一股萧索苍凉的意味,行文多为浅白口语,很少长句子。叙事有点冗余重复,一个泥坑就写了几页,一个烧饼又写几页……第一二章都是枯燥的碎碎念。第三章开始讲爷爷、院子和我才比较没那么乏味。团圆媳妇是个感人的故事,令人叹息。通读全书,小说本身的文学价值并不太高,大家都对本书高度评价,可能是出于对作者身世的同情而附加了不少同情分吧……
评分我爷爷家,我爸的爷爷家
评分读《生死场》,那份冷简直深入骨髓,读快了感觉自己身心都要被冻僵了,皱着的眉头久久舒展不开。读《呼兰河传》,心绪有一个从温暖到冷冽的变化过程,前四章的文字透出的诗意、乡愁和淡淡的苍凉感,在孩童视角下显得一切都那么美好,即便是讽刺也显得那么温和。五到七章,萧红的笔下有了相对明确的中心人物,围绕着这些人物,萧红的讽刺越来越尖锐,隐忍的笔触下透着巨大的愤怒和悲悯。后几章的人物,有被迫害至死的天真姑娘团圆媳妇,有古怪的有二爷,还有淳朴善良而又坚韧的冯歪嘴子。他们及其周边的人,构成了呼兰河小城复杂的人物群像。萧红对这些人的态度十分复杂——有同情、有悲悯、有愤怒、有无奈、有热爱......
评分以纯净细腻的笔触描绘着蒙昧地区人们的生活情状,田园牧歌式善良纯朴的民风也许并不存在
评分我爷爷家,我爸的爷爷家
1、鲁迅的预言 1936年5月,埃德加·斯诺在去延安前最后一次拜访了鲁迅。当时斯诺夫人海伦·福斯特正在为斯诺编选的小说集《活的中国》撰写题为《现代中国文学运动》的长篇论文,受其委托,斯诺向鲁迅询问了23个大问题。其中第三个问题是:包括诗人和...
评分小时一直以为萧红是和张爱玲一类的女作家,除了学过她的《火烧云》(学的时候还不知道那是她写的),其他作品就什么也没看过了。 去年在中山书城站了两个下午,看完了《呼兰河传》,即为这位女作家倾倒。 萧红的笔法也许留下了那个年代的一些痕迹,但是她个人独特的风格还是不...
评分我读呼兰河传时是个闷热夏夜,连空气都粘糊糊的,但对着薄薄的的一本连书页都略有些泛黄的小说,只觉得满纸苍凉,力透纸背的苍凉。 像她自己说的一样——“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 书中曾有一段写到扎彩铺,“要做人,先做一个...
评分盖因才疏闻寡,对萧红的印象,还是缘起那篇脍炙人口的妙文,《回忆鲁迅先生》。更确切地说,是那个经典的乔衣片段,“裙子配的颜色不对,红的不能配紫的;绿的也不能配紫的”,散漫细腻的笔调,极其生活化的叙述,一下子把这位教科书教父拉下了神坛,变成了接地气的欧吉桑。 印...
评分萧红,一位天赋异禀的才女,一个多灾多难的女人。她出生于北方小城呼兰,在那里度过了寂寞的童年,为了躲避包办婚姻离家。在经历了情感生活的挫折磨难与战乱中的颠沛流离,最终在香港凄凉离世。在她身上,一直保有一种小女孩的性格。纤细而敏感,顽皮又灵慧,温润及忧郁,倔强...
呼兰河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