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冯骥才 回忆录 回忆录/传记 历史 文学史 随笔 人民文学出版社 文学
发表于2024-06-15
凌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本书记录作者1977-1979年在北京朝内大街166号人民文学出版社“借调式写作”的人和事。书中有大量具有史料价值的珍贵旧照,是乍暖还寒的季节不可或缺的见证。在那个年代,这些记忆一如江河早春的凌汛,带着不可遏制的春意迅猛地来到人间。
冯骥才,浙江宁波人,1942年生于天津,中国当代作家和画家。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其文学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已出版各种作品(集)五十余种,其中《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神鞭》、《三寸金莲》、《珍珠鸟》等均获全国文学奖。作品被译成英、法、德、意、日、俄等十余种文字,出版各种译本三十余种。
最大的感触是将文革定位为封建主义复兴的说法原来由来已久,并非李泽厚独创。
评分伤痕文学前后可资参考。
评分冯骥才对后文革破冰时期乍暖还寒的北京文坛所做生动记录,图书设计别出心裁
评分纸质轻,好读。稿纸背景妙,饭后站着消化读完了
评分关于人文社的个人记忆,注重细节,充满真情。只是附件忆韦老太的文章,好像把他俩的认识时间记错了,从正文看应该是1977年,而不是1979年。
《凌汛》是作者记录他1976~1979年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借调写作时的一段经历,。那个年代,政治暖流让文坛涌动了起来,以伤痕文学为代表的作品用激动、真情、反思记录着人的心灵和社会的变化,全社会呈现人人爱文学的活跃。虽然严寒总要与暖流、春风拉锯,但繁荣的景象令人感动。
评分我称冯先生叫大冯是有点托大,但大冯确实文学界的资深人士都这样叫的.自从他担任了副部级高官,我确实没见他写过很精彩的作品,虽然他做了很多很好的文化事,但作家还是要有作品的。可是,一个作家在奉献了很多好作品之后,还这样期待他是不是有些过分呢?比如一个老农民,青壮年的...
评分《凌汛》是作者记录他1976~1979年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借调写作时的一段经历,。那个年代,政治暖流让文坛涌动了起来,以伤痕文学为代表的作品用激动、真情、反思记录着人的心灵和社会的变化,全社会呈现人人爱文学的活跃。虽然严寒总要与暖流、春风拉锯,但繁荣的景象令人感动。
评分感觉这本不如上一本记录wg生活的《无路可逃》。 大约上一本是纯自我的写作,这一本记述76-79年冯骥才被借调到人民文学出版社写作经历的书,有了太多的“社交”属性。 当然人老了之后回忆年轻时候的自己和周围,特别是刚刚从wg那种恐怖中缓过劲儿来的自己和周围,往往是美好的成...
评分我称冯先生叫大冯是有点托大,但大冯确实文学界的资深人士都这样叫的.自从他担任了副部级高官,我确实没见他写过很精彩的作品,虽然他做了很多很好的文化事,但作家还是要有作品的。可是,一个作家在奉献了很多好作品之后,还这样期待他是不是有些过分呢?比如一个老农民,青壮年的...
凌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