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陈丹青 访谈 随笔 艺术 理想国 文化 人文 中国
发表于2024-06-14
谈话的泥沼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 编辑推荐
1.陈丹青首部访谈集,了解艺术、文字之外的陈丹青。
2.特别收录王安忆、陈丹青五万字深度对谈。
本书是陈丹青近年来接受采访或与人对谈所整理出的文字,精心挑选后结而成集,书名“谈话的泥沼”似乎暗喻了交流的不可能,书中的部分篇章也刻意保留了这种媒体狂欢与个人表达之间的谈话困境,这种陷入“泥沼”的状况本身值得深思,另一方面,书中的大部分篇章则反映了在去除媒体预设立场之后,交流的可能与必要,比如陈丹青与王安忆的对谈,两人的思想和学识互相激发与阐释,读来很有收获,这是一本有内容的对话录,同时也是对对话本身的思考。
陈丹青,1953年生于上海,1970年至1978年辗转赣南与苏北农村插队落户,其间自习绘画。1978年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深造,1980年毕业留校,1982年定居纽约,自由职业画家。2000年回国,现居北京。早年作《西藏组画》,近十年作并置系列及书籍静物系列。业余写作,出版文集有:《纽约琐记》《多余的素材》《退步集》《退步集续编》《荒废集》《外国音乐在外国》《笑谈大先生》《归国十年》。
采访记录也出书,太不厚道。见解停留在《退步集》、《荒废集》的阶段,基本是批判,缺乏建设性意见。
评分感觉很多媒体在采访人的时候总在预设观点,有意识地引导采访对象到预先设定的轨道上面,更气人的是,这种预设的观点实际上并没有什么特别。这种访谈在书的前面部分比比皆是,读起来很别扭。甚至有一篇,陈丹青都怒了。虽然我不太喜欢他骂脏话,但我倒因此能理解一些他为什么要骂脏话了。到后面跟王安忆的对话,才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所以对话必须在层次相近的基础上进行,才会碰撞出火花,才精彩,不然就是爆炸,是读者的噩梦。
评分陈丹青能说,会说,精明(看他在访谈中对提给他的敏感话题的处理方式!),语感好,是常在大众媒体上发声的,艺术鉴赏能力比较高的文化界名人。尽管谈绘画之外的艺术也只是高端票友水准,无力提供更准确深入有独到见解与分析,但——这里不是要黑王安忆老师——读完占1/3篇幅的陈王对谈后,相较之下谁的品味更佳,眼界更广真是一目了然(实际上读后我对王老师已经黑转路人…)。书中其他的访谈,不精彩,大部分问题不着边际,陈丹青的调侃讥讽(可以理解)和避重就轻的态度也谈不上不诚恳,当然,这也是精明的一种表现。
评分越后越水
评分追看先生文字多年,从未如此替他难过、惋惜过,言谈之间不再有退步集、退步集续编的诙谐、刺痛与巧妙,甚至连荒废集的圆滑都不复存在。选文不好,编辑也不好,近两年最喜欢反倒是他探访俄罗斯的长文。谈话不再,深陷泥沼。三星半。
内里大部分是陈丹青的一些访谈记录。 有人说他很愤怒,我不这么认为。 就像尼采说的那样,在自已的身上克服这个年代。 当面对很多不公正的事情,就应该说出来,站起来。 尤其是一个公众人物。 如果只求自保,连事实也不敢言语,何谈理想?何谈世界观。 时下,更需要陈丹青这样...
评分 评分这是部访谈集,感觉有点出晚了。但终究还是出来了。 排版装帧,封面设计,一如既往的优秀。陈丹青先生的品位,绝对不容人怀疑。 但书更重要的是内容。坦白的讲,《谈话的泥沼》初读,感觉有点让人失望。因为草草翻上一遍,发现书内的相当一部分内容,是熟悉,看过了的。感觉...
评分本书大部分文章都是陈丹青先生的访谈与对谈,其实个人平时比较讨厌读人物访谈,之前做媒体时,也做过访谈,这是一种令人尴尬的问题,把口语呈现在书面,当然陈丹青老师的访谈还是值得阅读,尽管有些在媒体上都已经看过,但还是早早预定了一本,等待收货的惊喜。
评分对陈丹青最初的认识,是央视科教频道的一个节目。现在记得最清楚的还是陈画的西藏主题的一组绘画作品。虽然说不错,但是很难从画里读出更多,更深层的东西。之后就是网络时代中,陈丹青和梁文道等一众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搞在一起。虽然名曰只是谈艺术,但是话里话外,都对一些社...
谈话的泥沼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