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宇文所安 文学 诗歌 海外中国研究 古典文学 中国文学 文论 学术
发表于2024-06-16
追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宇文所安最富盛名、最“成功”的代表作,是其尝试把英语“散文”(essay)和中国式的感兴进行混合而造成的结果。初版于1986年。作者从汗牛充栋的古典文献中拣选了十数篇诗文,出其不意地将它们勾连在一起,通过精彩的阅读、想象、分析与考证,为我们突显了一个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意象和根本性的母题:追忆。
作者认为,作为一个含蕴丰富的思想和艺术行为,追忆不仅是对往事与历史的复现与慨叹,也寄寓着儒家知识分子追求“不朽”的“本体论”焦虑;更体现了 “向后看”这一延续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传统和思维模式。
宇文所安,一名斯蒂芬•欧文。1946年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长于美国南方小城。1959年移居巴尔的摩。在巴尔的摩公立图书馆里沉湎于诗歌阅读,并初次接触中国诗:虽然只是英文翻译,但他迅速决定与其发生恋爱,至今犹然。1972年获耶鲁大学东亚系博士学位,随即执教耶鲁大学。二十年后应聘哈佛,任教东亚系、比较文学系,现为詹姆斯•布莱恩特•柯南德特级教授。有著作数种(其中《初唐诗》、《盛唐诗》、《迷楼》、《追忆》等已被译为中文),论文多篇。其人也,性乐烟酒,心好诗歌。简脱不持仪形,喜俳谐。自言其父尝忧其业中国诗无以谋生,而后竟得自立,实属侥幸耳。
今晚在八号楼冻成狗的同时,也挣扎着将宇文老头的书给回忆完了。
评分美国人果然厉害不太起来
评分虽然从体裁上来说,这应该是一本文艺评论集;但通读全书后,感觉更像是一本以回忆和往事为主题的诗意的哲学随笔集,而那些传颂百世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仿佛是这一随笔集的种种注脚。宇文所安文笔的深邃优美和思想的灵动独特让人叹为观止。上一次带给我如此完美阅读体验的,还是大学时对尼采作品《悲剧的诞生》的阅读。
评分有几篇不错,有的就有点牵强。总的来说看老外写这种题材比我国中年男性下笔就一水的文化苦旅状还是要清爽许多。
评分有几篇不错,有的就有点牵强。总的来说看老外写这种题材比我国中年男性下笔就一水的文化苦旅状还是要清爽许多。
1509年,37岁的王阳明葬好了三具骸骨,对着坟冢感叹说「我念你们三人客死蛮地无人殓尸才前来埋葬,却引起了自己无尽的悲恸」。 那里没有别致的楼宇,没有吴地的车马与山水,王阳明的这次葬客,更像是告别对文明世界所有寄托的一场仪式。在后人看来,这个被定格了的瞬间显然还...
评分我要不开书店啊,一辈子都不会读这样的书。宇文所安要不是田晓菲的老公,我才懒得理会。 读着读着,我在想,一个美国人,如此迷恋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得如此的想象力,文字也如此的中国思维,让我确信,转世是不分国界的。漂亮又有气质的田晓菲嫁给宇文所安,这个归宿一点都不偏...
评分不过是因为偶然翻到“凄凄古血生铜花”又看了遍宇文所安的《追忆》,不过是因为这本《追忆》追忆到了已结束几年的学生时代。记得即将读研的我,在文学院背后的樟树林里问导师,做学术有什么用?导师并没有正面回应我的问题,而是交代了一周一篇的书评和若干唐诗背诵的任务。樟...
评分“今人”之于“回忆”,隔着时空遥遥相望,彼此纠葛。当我们抚今追昔、感时伤怀之际,我们将自己的情感流诸笔尖,而就在此刻我们是在试图搭建通往“回忆”的桥梁,安抚今日之我。宇文所安所写的此书正是在尝试解答围绕于此的诸多问题:搭起现实与历史的桥梁何在?是谁在搭建起...
评分长久以来,我对中国文学一直抱有某种偏见,不论是古典诗歌还是散文或是小说,它们为人称道的美感似乎一直离我那么遥远,仿佛在那些诗歌中潜藏的诗意与我隔了一层玻璃,倒像是那些作品不是用我的母语写的,反而是我作为一个大惑不解的旁观者,像是读到了用陌生的语言写成...
追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