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古琴 高羅佩 音樂 藝術 漢學 文化 海外漢學 海外中國研究
发表于2024-06-25
琴道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琴道》序
夫此者內也,彼者外也,故老子曰:去彼取此,蟬蛻塵埃之中,優遊忽荒之錶,亦取其適而已。樂由中齣,故是此而非彼也。然眾樂琴為之首,古之君子,無間隱顯,未嘗一日廢琴,所以尊生外物養其內也。茅齋蕭然,值清風拂幌,朗月臨軒,更深人靜,萬籟希聲,瀏覽黃捲,閑鼓綠綺,寫山水於寸心,斂宇宙於容膝,恬然忘百慮。豈必虞山目耕、雲林清閟,蔭長鬆,對白鶴,乃為自適哉。藏琴非必佳,彈麯非必多,手應乎心,斯為貴矣。丙子鞦莫,於宛平得一琴,殆明清間物,無銘,撫之鏗鏘有餘韻。弗敢冒高士選雅名,銘之曰:無名。非欲以觀眾妙,冀有符於道德之旨雲。
餘既作《琴道》七捲,意有未盡,更申之如右。然於所欲言,未磬什一雲。
荷蘭國笑忘高羅佩識於芝颱之中和琴室
高羅佩(Robert Van Gulik,1910—1967),荷蘭外交官,著名漢學傢。他曾評價自己一身三任:外交官是他的職業,漢學是他的終身事業,寫小說是他的業餘愛好。高羅佩對中國古琴十分癡迷。他曾師從古琴大師葉詩夢,並與於右任、馮玉祥等組織“天風琴社”。抗戰時期,高羅佩以外交官身份在重慶舉辦古琴義演,為中國抗日籌款,一時傳為雅談。在《琴道》中,高羅佩從中國音樂的傳統觀念齣發,對琴學的起源、特徵,琴人的修養等作瞭詳盡滄述,更精到地闡釋瞭琴麯的內蘊,以及古琴及其演奏手法的意象。此外,作者還搜集瞭大量與琴學相關的文獻。因此,該書自1941年齣版以來,即被視為古琴研究的權威之作,無論對於古琴研習還是中西文化比較研究,都可謂一部非常重要的著作。
已收。
評分實難想象,這是一個荷蘭人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寫的古琴研究著作,即使他是著名的漢學傢。放諸當下,也不見得是眾多神乎其神的古琴著作能企及的。十分全麵,古琴本身,指法,琴麯,文獻,怎麼讀減字譜,多有作者自己的心得。附錄講古琴在日本流傳也很不錯。
評分有人要英文本的咩?
評分#淘書偶記#漢學傢高羅佩(荷蘭人)的琴學著作,保留瞭許多重要的英文譯文。
評分資料詳實的古琴研究。古琴和中國文化思維的糅閤,遠甚於西方音樂與其文化的聯係。融閤儒傢(社會因素),道傢(宗教因素),佛教(心理因素)。琴和茶很像,琴不為鏇律,茶不為口味。古代文人所重視的是一種激發思想,天人閤一而獲得啓示的儀式感。對於現代鏇律和和聲取嚮的聽眾來說,古琴真的不好欣賞。雖說是好東西,但離現代審美太遠瞭,需要不斷革新纔能融入生活
认识号罗佩还是小学时候,从父亲单位图书馆借来一套大唐狄公案,看的废寝忘食,但是很奇怪,心想为啥唐代狄仁杰的故事是一个外国人写的呢。 高罗佩,荷兰人,职业外交官,汉学家,小说家,琴师。他评价自己一身三任,职业是外交官,终身事业是汉学,业务爱好是写小说。 高罗佩...
評分天津音乐学院教授王建欣教授翻译的高罗佩(Robert van Gulik)的《琴道》(The lore of the Chinese lute: an essay on the ideology of the Ch'in),中西书局出版,2013年9月。 作者自序里还详细说明了为什么用lute来翻译古琴,而不是用cither或者psaltery等词,目的是为了表示古...
評分天津音乐学院教授王建欣教授翻译的高罗佩(Robert van Gulik)的《琴道》(The lore of the Chinese lute: an essay on the ideology of the Ch'in),中西书局出版,2013年9月。 作者自序里还详细说明了为什么用lute来翻译古琴,而不是用cither或者psaltery等词,目的是为了表示古...
評分 評分天津音乐学院教授王建欣教授翻译的高罗佩(Robert van Gulik)的《琴道》(The lore of the Chinese lute: an essay on the ideology of the Ch'in),中西书局出版,2013年9月。 作者自序里还详细说明了为什么用lute来翻译古琴,而不是用cither或者psaltery等词,目的是为了表示古...
琴道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