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西南联大 历史 回忆录 知识分子 历史与记忆 民国 张曼菱 民国史
发表于2024-06-14
西南联大行思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本书是作者浸润于“西南联大”的成果。其间,作者走访海峡两岸的西南联大老校友,亲身接触、交谈,拍摄出电视纪录片数部,积累案头笔记、文献等一手材料不计其数,甚至不乏独家所有。作者寻访西南联大老校友,目的在于寻访“西南联大精神”——在中西合璧下,既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有“独立人格,自由精神”的人文精神。本书用文学化的语言进行纪实性的描述,人物访谈时的讲话穿插其中,章法上也化整为零。在一个个小专题内,可见出西南联大人活生生的精神面貌,和对国家、民族的赤诚与担当,更可见出作者对当下文化教育建设的思考与忧虑。从“西南联大”到今天,历史的精神就在“行”与“思”之间跳动,对那激情岁月与美好人格的怀念向往,跃然纸上。
张曼菱,女,汉族。云南昆明人。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69年赴盈江县平原区插队务农,后历任昆明医学院工人,北京大学中文系学员,天津作家协会理事,海南作家协会理事,海南曼菱艺术发展有限公司独立制片人和导演,职业作家,文学创作二级。1 982年开始发表作品,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历史与人物应当被铭记,整理记忆的工作也应当受到尊敬。但书中字里行间的情绪宣泄太过分明,一些地方读来甚是不爽。。。
评分还在翻“飞机运洋狗”这样的不实老梗……想了解西南联大,还是推荐易社强先生的《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
评分缘起于白岩松说“看这本书中感动震撼不能自已,因而找到了读书的意义”,但或许很久以前就因为爸爸的经历所以结缘了。这是我父亲的学校,是我的母校,不管我会不会去,我都是它的种子,是这样想着的。真正看的时候却真的被他们的精神感动,其实感动这个词太沉重我不喜欢,更多地是感受到了他们的那种追求,那种独属于知识分子的生活情趣,更多地是换一个角度感受到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以及我向往的那种学习应该是怎么样的。朱自清的“弦歌不辍”,造冰来卖被迫害还不说话的董树森,每天从早到晚都在互相辩论,自称真正是在辩论中学到了大多数知识的杨振宁那三剑客,杨振宁的身世和父亲的嘱托,一起南渡的父女,学术登峰造极却还在南渡过程中帮大家奔波于订票这些细枝末节的教授。最喜欢的部分是茶馆,是云南的花香,是跑警报和恋情。这本书让学习更美好。
评分头绪太多跨度太大,能写成这样实属不易。这本书写出来,比写得多好还要重要。
评分问我自己,哭了多少遍?
学校意义 其学校的成立伴随着时代的变迁,代表了在动荡的年代,西南联大的师生是背负着民族复兴的希望的。他们的成绩向世人证明那个年代培养的学生是有家国担当的,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西南联大短短九年间在学生心中播下希望的种子,教会做学问的方法和态度。民主、自由、开放...
评分也许,白岩松是中国名人里那不多的肯在当今这样浮夸喧闹的世界里发出清澈的呼声人吧?当别人在捞金的时候他那句“读了《西南联大行思录》才让人找到了读书的意义!”唤醒了多少人对这本书的好奇和渴望? 因为,白岩松让我这个中国最北端的人知道了《西南联大行思录》。 也要感...
评分 评分实话实说,这是一本粗糙的书。文法、语言、结构、细节都乏善可陈,张曼菱女士出身北大中文系,笔下的功力实在让人不敢恭维。但这也是一本让我读后想要提笔写感受的书,那段尘封的历史令我感动,书中的讲述也引发了我的思考。 感动源于那一代(几代)知识分子的梦想。日寇入侵,...
评分其实读《西南联大行思录》,对我来说是浪费时间。我是断断续续读的,而这本书也是东一句西一句,不成系统,所以读了也等于没读。 对于那段历史,我其实是很感兴趣的,不敢说读过很多类似的书,起码也不止三五本,当然有些跟联大联系多些,有些少一些,但如果算上联大出来的人所...
西南联大行思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