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陈丹青 随笔 散文 艺术 文化 多余的素材 中国 杂文
发表于2024-06-15
多余的素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继《纽约琐记》之后,本书是陈丹青归国前夕写成的另一部纪实文集,其主题首次越出“艺术”之外,触探人性的深浅、文化的歧变。在书中,时代的质感体现为日常细节,历史的分量,举重若轻:那就是我们亲历的生活,而作者严肃地戏称为“多余的素材”。
这一册散文集,以日常细节牵动种种记忆,并获得历史感,本次修订增添或更换部分罕见的老照片,佐证文字,为许多变形、遗失,但离我们并不久远的历史,提供了独特的图文叙述。
陈丹青,1953年生于上海,1970年插队农村时开始自习油画。1978年他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班,毕业后留校任教。1982年,陈丹青以自由画家身份移居纽约,2000年回国后,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主持“陈丹青工作室”的工作。
这次读到在美国,被华裔的女店主往外赶,陈丹青被赶急了,于是开始国骂,这一骂才明白,骨子里的红卫兵血气并没有消失,而是深入骨髓。
评分陈师此次前来开讲,曾提到书中几处细节。提到爷爷说“相貌极好”,我待读到此书 才看到真是好。要形容的话也只能说是“正”了。先生素喜观察他人相貌,此前也曾盛赞过木心先生仪表堂堂,真要我说,先生长得才真是好。听罢讲座排队签售,我妄请他写上我的名字,他毫不大意地接过了,左手执烟笔下却照旧一丝不苟,此等“民国范儿”,我只有在心中击节赞叹了。此书中他尊为师长、先生之人多已作古,可以想见他在讲座中提起文革破坏力时幽幽的喟叹。照样绕不开大学教育的话题,照样是字字铿锵掷地有声,从最后看去,好一派不怒自威的气象。其实矛盾很简单,只怕先生不肯解。不过, 读完《归国的确认》我便知道,这个结, 先生是不会去解的了。只可惜是这个地方负了他,而他 却始终不曾远离。
评分至此终于感受到了小时候老师所说的缓缓地展开的画卷。满满的上海的回忆让人也好有感触。根本没有什么多余的素材。这就是人生啊。
评分没有退步集好看,但句句是实话
评分没有退步集好看,但句句是实话
陈丹青之于陈丹青,实在是个好名字,一望而知其身份,且可以作为书名,意为陈述丹青事业,还可作为展览标题,意为将丹青的丹青陈列出来。 肯定是后来改的。 陈丹青引起我的注意,是在去年,对于大学教育体制的批判,他在清华,与北大的贺卫方相呼应。对于这个提烂了的题目,...
评分《多余的素材》陈丹青 这本书是我过去几年里面利用在机场等飞机,在餐馆等人这样的零碎时间断断续续看完的。期间我的心智发生了种种在我个人看来是趋向成熟的变化。因着此,对这本书,对作者陈丹青,也起了渐渐的变化。过去我是特别的钟爱陈的小品文,清秀,隽永,带着传统文人...
评分《多余的素材》陈丹青 这本书是我过去几年里面利用在机场等飞机,在餐馆等人这样的零碎时间断断续续看完的。期间我的心智发生了种种在我个人看来是趋向成熟的变化。因着此,对这本书,对作者陈丹青,也起了渐渐的变化。过去我是特别的钟爱陈的小品文,清秀,隽永,带着传统文人...
评分陈丹青之于陈丹青,实在是个好名字,一望而知其身份,且可以作为书名,意为陈述丹青事业,还可作为展览标题,意为将丹青的丹青陈列出来。 肯定是后来改的。 陈丹青引起我的注意,是在去年,对于大学教育体制的批判,他在清华,与北大的贺卫方相呼应。对于这个提烂了的题目,...
评分某杂志社招人,标明要会写故事,说是现在能把一个故事给讲圆的人已不多见,堪称人才。依我看,会写故事的人并不少,会写人的人则是真为稀有。何以故?要写人,非但要能把故事讲好,更要有足够高的眼界。倘或是写名人,背景更是少不得的。 写名人(某人语:社会主义中国,人民...
多余的素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