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刘小枫 哲学 拯救与逍遥 宗教 文化 随笔 信仰 神学
发表于2024-06-16
拯救与逍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本书讨论的主题是:是人类精神冲突的价值问题以及人类精神的终极关怀之可能。
作者通过与东西方精神史上的哲人、诗人的个体相遇和对话,其实质在于:从中国人的立场,讨论承担人类精神的终极关怀的不同的价值和道路之可能。
作者从拯救与逍遥这两个维度向我们描述了:为人类提供巨大精神支持者——总是那些与现实世界格格不入的绝望者。而绝望者之所以绝望,是因为他真正地热爱生活。在无情的谎言世界里,也许只有绝望才是真实的。在绝望与希望之间,作者选择了绝望。
刘小枫,1956年生,四川重庆人。1978年入四川外语学院,获文学士学位;1982年入北京大学,获哲学硕士学位;1985年到深圳大学中文系任教;1989年入瑞士巴塞尔大学,获神学博士学位。 1993年起,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比较文化研究所兼任教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客座教授、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学术总监、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荣誉研究员。
講真,喜歡過郭敬明不是甚麼丟人的事兒。
评分如今的刘小枫早已从“中西之争”转向了“古今之争”,其思想倾向较之当年已大有不同。《拯救与逍遥》确实是部奇书,个人认为书中提出的问题和提问的方式比之其解答更重要。
评分诗人古往今来都有,但为什么诗人要自杀?那是因为诗歌虽然高贵,但还超拔的不够彻底。很多人认为刘小枫在这本书中对中国传统理解的非常片面,实际上这种批评都是隔靴搔痒,因为这个问题只有顺着他本人的问题意识来理解才能得到说明。即中国传统文化无法提供出一个超拔于大地之上的精神资源,这也是屈原自杀、鲁迅绝望的原因。他们永远都是在大地上逍遥,或在大地上挣扎,无法拔着头发把自己拔到天空中去。只要承认这一点,那么无论刘小枫对中国传统的批判有多简单,或者有多么不符合传统中国的学问方式,都不要紧。而基督教正提供了这个资源。可以说
评分辣鸡,不具备学理性,实际上和余秋雨的那些“文化散文”算是比较像,文笔还不如人家余秋雨。这书评分都能这么高,暴露了豆瓣文青的真实水平。
评分无论如何这本书都是一种尝试,有作者本人的体验。哲学永远不会给出答案,哲学永远只是纸面上和书本上的艺术,他的基本假设就是中国学术界对于西方的学术的畏惧证明了中国学术的问题,然后就开始的他的叨叨,这个假设如果错误呢?他的所有的论点和所有内容都是错误的
我在《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的“读书报告”中基本上交代了自己与刘小枫先生的“学术因缘”。文字末尾有这么一截:至于(毕业)论文选题中的“意象”与“理想”,代表了我这么一个身处世纪转折点的八○后的学问态度。高中诗歌教学中给学生诠释“意象”常以“物象”为对照...
评分在《拯救与逍遥》中,刘小枫认为: 文化研究有两种不同的层次,要么考察文化的历史事实,要么寻访文化历史事实中所蕴含着的对现世个体生命的意义。就前一种层次的探究来说,把历史中的精神作为博物馆中陈列品没有什么要不得。这种探究并非一种精神行动,因而有理由固守历史的...
评分 评分尼采说:“上帝死了”,福柯也说:“人死了”。 十字架还在。十字架上的真还在,它需要人去觅寻。十字架上的信仰关注的是作为人的个体生存的彼岸在体性。走向十字架上的真,人才能走出精神的困境……
评分重新翻刘小枫《拯救与逍遥》,昔日读此书的激动已经不再,留下的是一种激情的灰烬。八十年代的文章受到李泽厚浮华文风的影响,刘小枫也不例外,他的文章充满了古今中外的广征博引,深刻的主题被驳杂的引用所遮掩。 不过说回来,八十年代还是给青年学者很大的发展空间,不必思...
拯救与逍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