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社会学 费孝通 皇权与绅权 历史 吴晗 社会 中国 政治
发表于2024-06-18
皇权与绅权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论绅权》之后删除胡庆钧《两种权力夹缝中的保长》、《从保长到乡约》两篇。
论知识分子与社会部分:在变动很少的农业社会中,从实际经验里累积得来的规范时常是社会共同生活的有效指导。规范与文字结合后,产生了掌握规范的特殊人群,即知识分子。他们作为既得利益者为巩固特权,倾向于维护社会稳定,反对技术发展,造成了技术知识和规范知识的分离,这也是知识分子在现代化过程中的困境。论知识分子与政权部分:从孔子开始,道统从政统中分离出来,在皇权日渐扩大的过程中,道统试图制约政统,但失败了,此后知识分子只能执行权力而不能分享权力。未必如作者所说,不想夺取政权为己所用即为政治上的失败,有所不为比革命更适合历史的多数时刻。以及中央集权的加强不是由于道统的衰落,而是制度的破坏。
评分论知识分子与社会部分:在变动很少的农业社会中,从实际经验里累积得来的规范时常是社会共同生活的有效指导。规范与文字结合后,产生了掌握规范的特殊人群,即知识分子。他们作为既得利益者为巩固特权,倾向于维护社会稳定,反对技术发展,造成了技术知识和规范知识的分离,这也是知识分子在现代化过程中的困境。论知识分子与政权部分:从孔子开始,道统从政统中分离出来,在皇权日渐扩大的过程中,道统试图制约政统,但失败了,此后知识分子只能执行权力而不能分享权力。未必如作者所说,不想夺取政权为己所用即为政治上的失败,有所不为比革命更适合历史的多数时刻。以及中央集权的加强不是由于道统的衰落,而是制度的破坏。
评分儒家支撑着士绅阶层在中国绵延千余年,最终成为社会进步的阻碍力量。这内里儒家与士绅孰是孰非,又是谁影响了谁,这是值得深思的。
评分通达晓畅,P12《论知识阶级》说到自然知识和规范知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士绅与技术、劳动的脱离,P21页说到理论与技术的配合产生工业革命,而中国以士为中坚阶层的结构正把知识与技术分化。以周公为依托的道统与政统的分离,董仲舒起道统对政统的干预,而道统“并不是实际政治的主张,而是由士大夫阶层所维护的政治规范的体系”;P42“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士绅通过在政治、经济、教育、舆论特权及对知识的独占把握了再生产。P93,政权即地权;在前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们由权力得财富,资本主义社会里,由财富得权力(桑巴特);P117,绅权为地方威权,双层轨道,生产规范,包税制代理人;P146,“养子等于无”的城乡关系脱节,绅权式微。
评分吴晗缺了费孝通对“社会”的体察
中国古代有双重权威,一重权威是天子,代表政统,另一种权威是读书人,同样代表天命、天道,他们代表了道统。皇帝再有威风,也得尊敬孔夫子,朝拜孔庙,因为孔夫子代表着与皇权平行的另一重权威,这就是道统。皇帝是否代表天命,不能由皇帝自己说了算,天命的解释权在士大夫那...
评分首先,同一文化下相關聯的知識被分爲【技朮知識】和【規範知識】兩類 /*VS.哈貝馬斯的“勞動與相互作用”*/,前者是人同自然打交道所得,後者是人與人打交道所得。人與人之間的規範需要有類似于權威的存在來維持,掌握規範知識的人便成了這種權威。 同時,由於生產力低下,從事...
评分郑也夫在读完《皇权与绅权》之后,给了费孝通以极高的评价,而我私下却以为,整本著作中,论点最精当、论据最充分、论述最严密的首推吴晗的《论绅权》,从魏晋门阀制度到北宋考试制度,再到元朝之后的军法治臣,吴晗一步一步将绅权与皇权从共存、共治到降而为奴役的过程剥丝抽...
评分社会是何以可能的?这是社会学大师齐美尔追问的问题。 而这本书无疑是回答“中国社会是何以可能的”一本经典。 不在于答案的可信与否,关键是给人诸多启发。 此书,值得一读再读。
评分中国古代有双重权威,一重权威是天子,代表政统,另一种权威是读书人,同样代表天命、天道,他们代表了道统。皇帝再有威风,也得尊敬孔夫子,朝拜孔庙,因为孔夫子代表着与皇权平行的另一重权威,这就是道统。皇帝是否代表天命,不能由皇帝自己说了算,天命的解释权在士大夫那...
皇权与绅权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