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陈虻 新闻 纪实 成长 人物 新闻传播 人文(文化+社科+教育) 随笔
发表于2024-06-25
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这是一本从纪录片出发的哲学书,他纪录着小人物们构成的历史;是一本用影像去抵达的启示录,他思考的是如何用影像认识世界。
从民生出发,以影像抵达。在最官方的平台,讲述老百姓的故事。陈虻,一个被崔永元、白岩松、柴静等一众央视人视为精神领袖的人。
本书汇集了陈虻生前在央 视评论部的审片经典言论、讲座精华、报道文章以及影像,展示了纪录片从观念到方法、从栏目化管理到新节目研发的思想精华。本书由十八篇文章构成,从十八个角度解构他的思想,展示出一个思想深刻而诗意表达的纪录片人之有趣。
包括前言在内20章。附录6篇访谈。随书赠送60分钟的一个纪念陈虻的光盘。
徐泓,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
虽然讲的都是做纪录片的事,但思维方式,生活和工作态度很多都值得学习和借鉴,是适合多读几遍的书。
评分陈虻这个人,也是读的少想的多。比如Teleological thinking相关的东西,看看哲学书很容易摸清。他凭经验在探索,但是没能系统看问题。这是最遗憾的地方。
评分头次听到“陈虻”是在柴静的视频中,在柴静的书中也多次提到陈虻对她的提携与指导;央视金牌制片人,培养出那么多著名主持人,自己却鲜为人知,也许每一个做幕后工作的人都不会注重这些虚的东西,也正是因为他们的默默无为才造就一个又一个精彩的节目;也正像他最喜欢的这句话:不要因为走的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
评分头次听到“陈虻”是在柴静的视频中,在柴静的书中也多次提到陈虻对她的提携与指导;央视金牌制片人,培养出那么多著名主持人,自己却鲜为人知,也许每一个做幕后工作的人都不会注重这些虚的东西,也正是因为他们的默默无为才造就一个又一个精彩的节目;也正像他最喜欢的这句话:不要因为走的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
评分陈虻这个人,也是读的少想的多。比如Teleological thinking相关的东西,看看哲学书很容易摸清。他凭经验在探索,但是没能系统看问题。这是最遗憾的地方。
中国电视纪录片里程碑性的人物之一、中国电视著名栏目《东方时空》的缔造者之一、中央电视台高级记者陈虻同志,在与胃癌抗争九个月后,于2008年12月23日0时23分,不幸与世长辞,年仅47岁。他的离去,使中国电视事业失去了一位不懈的探索者和实践者,中央电视台失去了一位优秀的...
评分几天前同事买的,无意间看到了她拆的包裹后软磨硬泡地将此书借到手。陈虻这个名字在我看来等同于中国的乔布斯。都是神一般的存在。 然而遗憾的是不同的作者。给了她一碗好米和清水,却把饭烧糊了。 久闻陈虻之名,我读这本书是想了解他这个人,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很不幸,...
评分读书如饮酒,可快可慢.有的书简单易读,有的就不行,它迫使你不断停下来思考.这本书属于后者. 很难给这本书帖上一个标签,它可以被看作回忆录,传记,电视媒体教科书,社会学,方法论,管理学,创新理论,甚至涉及宗教,最后它还是一本字字珠玑的箴言录. 他的部下,《社会记录》的策划王...
评分陈虻的语录很对,但是这本书实在编排的很烂。 需要从全篇的混乱排列中,识别出哪些是陈虻的原句,哪些是作者的串稿。 真心累。 作者串稿不但不出彩,还阻碍了直接读精髓。 很烦人。 出于对陈虻的尊敬买的书。作者也是陈虻的老熟人,可是是不是得至少有提纲挈领的刚要,再来下...
评分陈虻的语录很对,但是这本书实在编排的很烂。 需要从全篇的混乱排列中,识别出哪些是陈虻的原句,哪些是作者的串稿。 真心累。 作者串稿不但不出彩,还阻碍了直接读精髓。 很烦人。 出于对陈虻的尊敬买的书。作者也是陈虻的老熟人,可是是不是得至少有提纲挈领的刚要,再来下...
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