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德国 本雅明 哲学 文学理论 文艺理论 文学 外国文学 戏剧
发表于2024-06-14
德意志悲苦剧的起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本书是本雅明的代表作,作者在本书上所耗费的心力,所寄托的希望,所装载的哲思,从谋篇至行文都有十足的体现。原本在文学史上不被人看重的巴洛克时代德意志悲苦剧,在他笔下却勾连起了西方自古典经中世纪而至他所处的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文化史、美学史、宗教史。笔墨既驰骋古今,释义则不落窠臼。哲学式批评的角度在文学研究内部屡破藩篱,而在广义文化研究层面更让人耳目一新,及至今日,费解之名仍在,独创魅力不减。
瓦尔特·本雅明(1892—1940),德国文学家、思想家,因其博学和敏锐而享誉世界,被视为20世纪前半期德国最重要的文学评论家,被誉为“欧洲最后一位知识分子”。他学术视野开阔,学术眼光独到,著作宏富,著有《德意志悲苦剧的起源》、《德国浪漫派的艺术批评概念》、《可技术复制 时代的艺术作品》、《评歌德的<亲和力>》、《摄影小史》、《柏林童年》、《德意志人》等名著,尚留下六册书信集。作为众所周知的思想家,其论著丰富的解释力吸引越来越多学者的目光,俨然成为重审现代性与欧洲文化史的关键节点。
译笔流畅。这本书是本雅明学术上的巅峰。前一半精读,君主实现例外状态的无能力那几页精彩,可以和施密特对着读。另一出彩之处是论忧郁段落,足见其博学。后一半啰嗦,而且我一读文学理论就出戏,意兴阑珊了。
评分以前竟然不知此书。
评分完美验证了他自己的理论,将巴洛克戏剧当作一个现象,以概念作为中介,参与理念的存在。这个理念,或者说本书的那个真理内涵,是寄喻。明年时间不那么紧张了就再读一遍,还是太赶了。他和卢卡奇早期文风还有戏剧理论的基调真像啊,可以对照着卢卡奇来读。非常精彩,也非常吃知识储备,虽然我把它当文论看了但也真的很费精力。对某形式的戏仿意味着该形式的终结吗……
评分读过,爱过,忘了,哭
评分今天作为新生入学很多事情都很丧,但是读完这本书的确挺治愈的,不喜欢本雅明,就像不喜欢巴特一样。然而这本是看过的本雅明最好的一本,本雅明能将康德和海德格尔连接起来,让线索更清晰,尤其是他的“认识论批判”这篇序,可以说是20世纪哲学的完美总结,如果他能将此扩展,那么就是第一流的哲人。
[作者简介]王晓升,1991年在中国人民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96—1997年在利兹大学做访问学者,2002年在慕尼黑大学从事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现为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教授,主要从事批判理论、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代表性著作有《语言与认识》《现代化:发展与价值》《走出语...
评分在《历史的天使》一书中,斯台凡·摩西将本雅明的思想历程划分为三个范式:(1)以《论普遍语言与人类语言》和《论译者的任务》的主要文本的“神学范式”;(2)以《德意志悲苦剧的起源》为核心的“美学范式”;(3)在《拱廊计划》和《论历史概念》中的“政治范式”[1] (p78...
评分- 正如一个发着烧的病人将他所有能听到的话语都改造成了谵妄状态下的种种臆想,时代精神(Zeitgeist)也会拾取先前的或者遥远的精神世界里的种种物证,将它们拉扯至身边,毫不怜惜地置入自己那不能自拔而出的幻想中。 - 而这也就是时代精神的标志:如果不能立刻非常明显地引起...
评分VOL.1 如果用雕花柱子来形容这本书, 那么第一个读解方法就是研究柱子上花纹及其样式。 而另一种则是明白再好的装饰没有柱子也是架空的。而这根柱子一旦去掉繁琐的装饰真的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 第一种方法入手简单,老少咸宜。但是要得出一个全景非常之难,因为这本书...
评分[作者简介]王晓升,1991年在中国人民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96—1997年在利兹大学做访问学者,2002年在慕尼黑大学从事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现为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教授,主要从事批判理论、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代表性著作有《语言与认识》《现代化:发展与价值》《走出语...
德意志悲苦剧的起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