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艺术史 巫鸿 艺术 美学 文化 废墟 海外中国研究 建筑
发表于2024-06-15
废墟的故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美术史家巫鸿最新学术专著力作,中文版与英文版同年面世。
废墟主题,纵横捭阖,探讨中国艺术从古代到当代的实践与经验,领域横跨绘画、建筑、摄影、印刷品和电影,并与西方艺术参照并观,令人眼界大开。《废墟的故事》不仅对于中国美术与视觉文化是一次富于雄心的思辨,对于全球语境下的艺术研究同样是一项里程碑式的贡献。
传统中国美术中的“废墟”在哪里?在创造现代中国视觉文化的过程中,东西方的废墟观念是如何在历史的对立中得以流布与深化?20世纪以来,当代废墟美学是如何在过去与未来之间寻找到自身存在的立足之地?
美术史家巫鸿将中国“废墟”观念及其视觉表现形式的流变放置在考察的中心:丘与墟,碑与枯树,作为废墟替身的拓片,“迹”的种种形式,“如画废墟”的东西流通,“战争废墟”的庆典与见证,《小城之春》的废宅与老城,圆明园旁的前卫诗歌与美术,当代艺术对于都市拆迁废墟的浓烈兴趣……本书在梳理这份涵盖绘画、建筑、摄影、印刷品和电影的材料清单时,“展现出令人敬佩的清晰与准确”(包华石)。
《废墟的故事》不仅对于中国美术与视觉文化是一次富于雄心的思辨,对于全球语境下的艺术研究同样是一项里程碑式的贡献。
巫鸿,1963年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学习。1972-1978年任职于故宫博物院书画组、金石组。1978年重返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攻读硕士学位。1980-1987年就读于哈佛大学,获美术史与人类学双重博士学位。随即在哈佛大学美术史系任教,于1994年获终身教授职位。受聘主持芝加哥大学亚洲艺术的教学、研究项目,执“斯德本特殊贡献教授”讲席。2002年建立东亚艺术研究中心并任主任。同年兼任该校斯马特美术馆顾问策展人。
角度清奇
评分融贯古今中外的一本写“废墟”的专著。架构精妙,内容详实厚重,语言又是难得的通俗易懂,真可谓是大家的书。写博士论文的童鞋都应该学习一下如何架构行文。这本书也解决了我为什么要去看古迹,尤其是去看人少的破败的古迹的原因:怀古之情因此必然为历史的残迹及其磨灭所激发,它的性格特征包括内省的目光、时间的断裂,以及消逝和记忆。#No. 065
评分很有诚意,也很有启发性。以“废墟”贯穿古今,贯穿中西,贯穿电影、新闻、图像。就像“互联网+”的概念一样(因为最近在开互联网大会so……),这是“废墟+”,废墟延伸出了很多东西,好厉害
评分很有诚意,也很有启发性。以“废墟”贯穿古今,贯穿中西,贯穿电影、新闻、图像。就像“互联网+”的概念一样(因为最近在开互联网大会so……),这是“废墟+”,废墟延伸出了很多东西,好厉害
评分在场与缺席的对话,有冲击性,与时空中的美术部分重复。
西方的建筑多为以石为材,能够长久的保存;而中国的建筑多以木为材,在历史的长河中,即便不是已经坍圮消失,只剩下土丘一般的地基;就是历朝历代不断改建,原有的面貌也难以存留; 这一点于我有非常直观的感受,我去英国,去意大利,带给我最强烈的文化冲击,就是来自于留存的...
评分一个废墟的故事。废墟这个概念在中国美术史的故事。2000年左右,国内当代艺术家的作品都和废墟有关。废墟艺术的潮流延续不断,标志现代美术的曲线。 在场与缺席。不是绝对的。潜规则是在场与缺席的悖论。看到的和听到的都是真的事实存在吗?语言的真正含义和潜台词。西方对中国...
评分在乌镇戏剧节期间读完了巫鸿的《废墟的故事》。 或许能够机械地将眼前之景一一对应。 东栅是人们预期中的“如画废墟”,干净整洁、古意犹存,当地色彩浓厚的居民似乎也存在其中。不管他们对于东栅是否会产生浪漫主义的喟叹,也不管东栅经历多少的修复、重建和做旧,只要墙粉剥...
评分 评分论文杂集,总给人缺乏诚意的感觉,也是最贵的一本。巫鸿老师的书我基本都买了。这本书是我买的最新的一本,但是东西是最缺乏诚意的一本,内容却不新都有似曾相识之感。远不及《礼仪中的美术》和《时空中的美术》两本,当然也不及《重屏》给人的启发和新意。恕我冒犯,我真的不...
废墟的故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