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张爱玲 夏志清 书信 书信日记 随笔 文学 中国 随笔/专栏/散文/杂文
发表于2024-06-16
张爱玲给我的信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张爱玲的「信物」╳夏志清的「按语」,探寻张爱玲最私密的心灵角落。坦坦白白,鱼雁往返,一笔一划,一字一句。张爱玲与夏志清以三十余年的往复书简,告诉我们,如何思辩、如何质疑、如何哀伤、如何劝慰、如何任性脆弱、如何柴米油盐……织造出一幅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独特景色。试着辨识字里行间的迹证与致密的人情纹路,然后,我们终有一天,总算懂得人间的真实。
一九六三年始,张爱玲在美国开始跟夏志清往复书简,直至一九九四年,这三十年期间的信件,张爱玲写了一百一十多封,在这些信里,张爱玲谈创作、谈翻译、谈出版、谈读书、谈生活、谈友情,时间跨度非常大,涉及面非常广。通常在每封信后面,夏志清会加上或短或长的按语,对信里所载之事实及其背景做了些批注和说明。通过夏志清老师的眼光,真正而长久地注视张爱玲谜样的人生,让痛苦与喜悦所包覆的真相,从一笔一画写出来的信件中浮现。
张爱玲(1920-1995)
中国女作家。二十岁便惊艳文坛,书写出许多精彩佳作,一生传奇。她不只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小说家,更已经成为一种文化风尚。晚年生活在美国洛杉矶,深居简出的作风更增添了她的神秘色彩。时至今日研究张爱玲的风潮从未止息。1995年9月张爱玲逝于洛杉矶公寓,享年七十四岁,友人依照她的遗愿,将其骨灰撒在太平洋,结束传奇的一生。
夏志清(1921-2013)
美国耶鲁大学英文系博士。曾任教美国密歇根大学、纽约州立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校。夏志清是学界传奇,没有夏志清的评介,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便少了张爱玲、沈从文、钱钟书这三个闪亮的名字; 也正由于夏志清的极力推崇,让张爱玲、钱钟书、沈从文等作家登上世界文学舞台。
夏志清学贯中西,中英文著作皆极具分量,且影响深远。着有《中国现代小说史》、《中国古典小说》等学术名作,文学评论集《爱情.社会.小说》、《文学的前途》、《人的文学》、《新文学的传统》等。
我自己应该不会主动选看这本书,但是忘了在哪看到的推荐,说得合我心,可说的是什么我现在完全记不住了。
评分字字句句,坦坦白白,成就了一场文学史上难得的相知相惜
评分还不错,就是事务性太多了。
评分一辈子笔耕不辍也对得起才华了
评分清理书架时整理出一些多年前工作时收到的书。随手翻开这本,发现竟然算是我今年读到的最压抑的一本。张爱玲的信件全跟工作有关,除了常年生病就医换工作搬家外,不牵扯任何私人废话,她以非常职业的态度对待写作和翻译,反复校对,推敲,做学术研究认真沉迷,不妄言同时代的作家,被分配了研究丁玲的工作,就勤勤恳恳读作品,认认真真做研究。不喜应酬社交,不愿浪费工作时间,深知自己不讨喜。信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句子是“这件事别问了”“稿费的事情不急”“不要麻烦了”。这种诚恳天真看的人非常非常难过。
一口氣看完。 三点感想: 1、離開固有的文化土壤,也即離開固有的文化等級結構,進入到一個完全異質的文化系統成為陌生人,那麼,要在給定的象征秩序中上升是非常艱難的——由於沒有文憑,張愛玲要進入美國學院體制,完全沒有可能;而她的文學成就也沒被普遍承認,因此也不可能...
评分有许多人,一提起张爱玲的晚年就唏嘘不已,不知是真的喟叹天才与残酷现实的狭路相逢,还是在庆幸自己虽为一己凡人晚年也可享儿孙绕膝的安逸日子。 你管呢?哪怕她穿着爬满蚤子的华丽长袍孤独离世,可那一抹剪影早已切入时代的心扉,她不仅是沪上闻名的天才女子,更是一个兢兢...
评分 评分之前出版的庄信正等人和张的通信,因为不算平辈,比较事务性,和宋淇夫妇的通信集则并不完全,九十多岁的夏志清非常坦白,旁注从老师的角度出发,把值得注意的文献一一点评,给张迷和研究者指方向,旁及当年的文学现象。两个人是无话不谈的同辈人,尽管张的信都是有求于夏,也...
评分张爱玲最后几年在洛杉矶的生活,一直被疾病困扰,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一直被疾病奴役,从而导致创作方面受到影响。张爱玲的写作虽然比较压抑,做人方面很自我,虽然信中也展示出她温柔的一面,她清晰的记得夏志清以及他女儿自珍最喜欢吃的食物,在超市里看到那些食物就会联想...
张爱玲给我的信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