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心理学 记忆 认知神经科学 科普 思维 传记 认知 追寻记忆的痕迹
发表于2024-06-14
追寻记忆的痕迹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书中作者追溯了维也纳的儿时经历引起他对记忆的强烈兴趣,这一兴趣首先体现在对历史和精神分析的爱好,然后转到脑生物学领域,跨越认知心理学、神经科学、细胞生物学等多个学科,最终从细胞和分子层面上破译了人类记忆密码,从而获得200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为了满足人们对追寻记忆痕迹的好奇和渴求,坎德尔教授娓娓道来,把个人成长融入科学发展历程,讲述他传奇的人生探索之旅,我们可以从中领略大师的治学之道和大家风范。
这是一位科学巨匠走过的半个多世纪的心路历程。他对前辈和同行的尊重与谦和,对年轻一代的提携和鼓励,对故土维也纳的眷念,以及身为犹太人所特有的民族自豪感,这一切都深深地打动了我们,一种发自内心的敬意和钦佩之情油然而生。
埃里克·坎德尔(Eric R.Kandel)1929年出生于奥地利的维也纳,1956年毕业于美国纽约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1983年至今任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物理学系教授、霍华休斯医学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2000年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将成为第一本改变我人生的书籍。
评分这将成为第一本改变我人生的书籍。
评分这书看的很痛苦,前140页基本上认真阅读,但感觉完全是浪费时间精力,书中反复充斥大量的作者经历和独白,我对诺贝尔和科学史毫无兴趣,翻来覆去的词汇诸如"伟大的""天才的"更是让我感觉乏味,那些跟我毫无关系啊,我只想知道记忆的相关知识。后面的内容选择性阅读,这比按部就班阅读还要累。看完之后其实对我收效不是很大,我只关心如何更好的记忆,而不关心理论上生物上是怎么一回事,那方面对我来说没什么用。因为我并没完整读完本书,所以也没资格打分。有一点,这书翻译水准不高,前言里也提及了,是一帮人分章翻译的,而且都是些科学家,个人感觉可读性不太高。
评分记者的经历大约占了四成,剩下的六成是干货。包括神经学研究的综述【神经系统、神经电位、DNA遗传】,以及作者自己做过的研究、主要是海兔【缩鳃反应、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etc】。此外还有神经学在精神病学上的应用等,但不够详尽。然而当成入门书看足够了。
评分觉最厉害的是关于还原论的思想,很多人都知道巴甫洛夫做的关于狗条件反射实验,但是只有大师才想到把巴甫洛夫的狗还原到单个细胞上,还原到细胞里/外面的分子上,再还原到基因水平。虽然现在大多数的实验都是这样做的,但是在那个时代,细胞生物技术刚刚发展起来,用新的方法去检验旧的理论,真实在!感觉还是一些理论上的、思想上的东西是决定研究出来高度的先决条件。所以现在的实验(就我所知的)都感觉像工厂流水线一样而缺乏本质上的创新。正如作者所说,现在的科学大多是用还原论分析事件的,但是意识作为一种主观经验是无法被还原的,除非有方法论上有重大改变,否则科学是无法研究意识的。啊,希望能有更厉害的人出现!
从来没有一本科普书让我感觉到这么肌无力,虽然连续攻读了几天,做了十几页笔记,依然觉得这本书信息量太大,思考过于深邃,难以一时消化。我仅有的薄弱的高中生物学知识常常在一些稍微专业的生物学概念和术语上很迷惘,而我的专业知识却集中在制造业和IT之上,因此只能大...
评分 评分 评分小时候,我经常会思考这些有些无聊的问题:记忆有重量吗?会不会有一天我的记忆会溢出大脑?很快我就意识到,不论我怎么努力地学习,不停地记住新的东西,我的体重也不会有丝毫的增加,脑子也更不会满出来。记忆本身是个奇妙的无底洞!再后来我发现,记忆确实是有重量的。痛苦...
评分小时候,我经常会思考这些有些无聊的问题:记忆有重量吗?会不会有一天我的记忆会溢出大脑?很快我就意识到,不论我怎么努力地学习,不停地记住新的东西,我的体重也不会有丝毫的增加,脑子也更不会满出来。记忆本身是个奇妙的无底洞!再后来我发现,记忆确实是有重量的。痛苦...
追寻记忆的痕迹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