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福克纳 意识流 外国文学 美国 小说 文学 美国文学 片段
发表于2024-06-22
喧哗与骚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威廉·福克纳(Willian Faulkner l897~1962),美国小说家。出生于没落地主家庭,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加拿大空军中服役,战后曾在大学肄业一年,1925年后专门从事创作。他被西方文学界视作“现代的经典作家”。共写了19部长篇小说和70多篇短篇小说。其中绝大多数故事发生在虚构的约克纳帕塔法县,被称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这部世系主要写该县及杰弗逊镇不同社会阶层的若干家庭几代人的故事。时间从独立战争前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场人物有600多人,其中主要人物在他的不同作品中交替出现,实为一部多卷体的美国南方社会变迁的历史。其最著名的作品有描写杰弗逊镇望族康普生家庭的没落及成员的精神状态和生活遭遇的《喧哗与骚动》(又译《声音与疯狂》1929);写安斯·本德仑偕儿子运送妻子灵柩回杰弗逊安葬途中经历种种磨难的《我弥留之际》(1930);写孤儿裘·克里斯默斯在宗教和种族偏见的播弄、虐待下悲惨死去的《八月之光》(1932);写一个有罪孽的庄园主塞德潘及其子女和庄园的毁灭性结局的《押沙龙,押沙龙!》(1936);写新兴资产阶级弗莱姆·斯诺普斯的冷酷无情及其必然结局的《斯诺普斯三部曲》(《村子》1940,《小镇》1957,《大宅》1959)等。
福克纳194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2018年4月–2018.7.27. 第一章以白痴班为视角,思维的跳跃全以感官联想为基础,往往是看到一个东西或听到一句话联想到曾经见到相同的东西听到相同的话。 第二章以自杀的昆丁为视角,思维意识转换手法有些让人琢磨不清,甚至感觉有些混乱,然而这种混乱可能正是一个自杀之人将死之前所必须经历的阶段。 第三章以冷酷无情的杰生为视角,便不存在这种意识的跳跃与转换了,毕竟他更像是我们通常理解的“正常人”。 第四章以旁观者的角度进行补充,主要写的是黑奴迪尔西和杰生的一小部分活动,进行了最终的结尾。 全文只写的是四天的事,然而通过这种思维记忆的跳跃与转换,将这近三十年间发生的主要事件通过打散的方式分布在全文的各个角落,这种悲哀压抑的氛围也得以贯穿始终,也使读者得以一窥一部没落南方白人地主家族的衰亡史。
评分实在没有耐心,不知所云。。。
评分好的作家和一般的作家实力差别真的是一翻即可看出~~ 福克纳很牛很牛
评分可能是本不错的小说。但意识流手法真的只能作为一种理论而不该纳入文本,看起来非常无趣、断裂。而且班吉的大白话让人崩溃。继海明威之后第二个完全无感的美国大牌作家。只有他和海明威的书我连强迫自己读下去都不能,哦,不,还有巴尔扎克。
评分至爱。高一时拜读,不知为何津津有味、不忍卒读,一点不觉枯燥。
怜悯与愤怒 —福克纳小说中的几个词 【钟表】 1910年6月2日是昆丁·康普生自杀的日子。这一天的早晨7点到8点之间,昆丁正式登场了。他从一个白痴的呓语里走了出来,像一个哲学家一样开口说话了。他在说时间,说他爷爷留下的那块表,当初他的父亲给他这块表的时候说:“这只...
评分我之前说过这本书真是作者、读者和译者都辛苦的小说,阅读难度不小。 不过期末美国文学论文刚好研究是这书的叙事技巧,查了蛮多资料看了好多文献,就把其中有助于一般读者理解小说的部分摘出来翻译并解释一下吧。 1. 喧哗与骚动(the sound and the fury)书名来源于莎翁戏...
评分在考研复习的最后时光中,读了喧哗与骚动.即使我觉得这个题目并不适合这个故事,主人公都是安静的,偶尔歇斯底里的争吵,为了爱,为了痴人继续造梦. 很喜欢凯蒂,她逃脱了来自母亲的责任,却带着圣洁的光辉去爱她的兄弟.她反复经历死亡,最后竟成为唯一的幸存.班吉喜欢姐姐身上树的香味...
评分小说名字取自《麦克白》第五幕第五场,“人生如痴人说梦,充满着喧哗与骚动,却没有任何意义。”( “Life ... is a tale told by an idiot, full of sound and fury, signifying nothing”.) “傻瓜”(idiot)的概念,在这里却值得玩味。原本第一章的叙述者班吉(Benjam...
评分《喧哗与骚动》中,每当Compson家长子Quentin闻见忍冬的香气,过去,现在,和将来之间的界限就模糊了,或者说,线性的,单箭头的时间,被强烈的感官记忆抹去了。取而代之的是关于妹妹Caddy的忧伤记忆,这些一小片,一小片的记忆在浓烈的植物香味里生长,扩散,最终横跨Quentin...
喧哗与骚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