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薩義德 巴勒斯坦 文化 種族主義研究 人類學 中東 人文 最後的天空之後
发表于2025-03-21
最後的天空之後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並非沒有人談論或描寫過巴勒斯坦人,大量的文字已經形成、但其中大部分是爭辯、控訴和恐嚇。在西方,特彆是美國,與其說巴勒斯坦是個民族,還不如說是號召武裝的藉口。在大多數人那裏,巴勒斯坦人主要被看作是戰士、恐怖分子和不法的賤民。他們的真實依然鮮為人知。
愛德華·W.薩義德,卓越的文化批評傢和美國最著名的巴勒斯坦發言人,立誌改變這種狀況。他用他的文字,連同吉恩·莫爾的攝影,描繪齣瞭動人的巴勒斯坦民族像。從以色列國的建立到貝魯特的墮落,巴勒斯坦人如何連接地遭受驅逐,不斷地從一處地方、一段過去、一個傢撤離。但在這苦難的流亡史中,薩義德也辨認齣瞭新巴勒斯坦民族意識的跡象,不再基於離散或苦難,而是基於堅持、希望和覺醒的共同體意識。
薩義德(Edward W.Said,1935-2003),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的文學與文化批評傢之一,1963年起為哥倫比亞大學英國文學與比較文學教授。代錶性著作有:《東方學》(1978;曾獲美國國傢書評傢奬,三聯書店1999年齣版中譯本)、《巴勒斯坦問題》(1979)、《世界?文本?批評傢》(1983)、《文化與帝國主義》(1993;三聯書店2003年齣版中譯本)、《知識分子論》(1994;三聯書店2001年齣版中譯本)以及《流離失所的政治:巴勒斯坦自決的奮鬥,1969-1994》(1994)等。薩義德還是有名的樂評傢、歌劇鑒賞傢、鋼琴傢,並為巴勒斯坦在西方世界最雄辯的代言人。
濛難的民族,不是隻有中華一個。
評分16書3,最後的天空之後。80年代的書,06年新星齣的中文版。薩義德的文,吉恩莫爾的圖,雖然前者名氣比後者大多瞭,但俺更喜歡圖,畢竟畫麵的力量比文字直接得多。曆史是長新聞,新聞是短曆史,許倬雲先生好像說過。所以,關於巴勒斯坦,俺的第一印象還是阿拉法特,那個包頭巾大鬍字的笑臉老頭,他走瞭超過10年瞭吧,和他一起打過、笑過的拉賓、沙龍也早不在瞭吧。這兩年,巴勒斯坦不是什麼熱點瞭,但中東還是不消停。馬哈穆德達威什的詩裏問:在最後的天空之後,鳥兒應當飛嚮何方?這個問題,其實也好迴答。飛迴來吧,打來打去,最後不都是彆人的炮灰?
評分詩意的反抗
評分“我願意認為,這樣一本書不僅嚮讀者講述瞭我們,也通過某種方式講述瞭讀者自己。我願意認為,我們並不隻是這些照片中被人看見和觀察的人:我們也在注視著我們的觀察者。”薩義德
評分翻譯太爛瞭,薩義德寫作此書的目的大概是想根據照片的思路描述巴勒斯坦現狀(所以這其實是一本圖配文的畫冊吧)
阳光下,一片真实的天空被遗忘 作者:思 郁 ( 2007-3-27 《图书商报》) 在美国的一次所谓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知识分子进行积极“对话”的学术会议上,学者们一个个激情高昂、唇枪舌剑地互相陈述着对巴以和解的高深理论。正在这时,坐在台下的观众中一人起身提问说:“我...
評分本书作者爱德华·W·萨义德是美籍巴勒斯坦人,出身富贵,天主教徒。这样的身份让他跳出宗教问题,以一个巴勒斯坦人的身份,以诗人般敏感的心和学者般严谨的态度去体察巴勒斯坦人——他的同胞们——在被以色列人赶离故土后的离散经历。 爱德华笔下的巴勒斯坦人,只是一群在强权...
評分最近大家看新闻,一定会记得那些来自叙利亚、伊拉克、利比亚等中东、北非地区的难民涌入欧洲等国家。我家的孩子问我,为何自己的家不好好待着,反而选择背井离乡,没吃没喝,还没地方住,风餐露宿的为了啥?我说,你觉得他们是为了投奔理想国吗?当然不是,但凡能够生...
評分“为什么我的眼里含满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1938年,面对遭受战乱之苦的祖国,诗人艾青用诗歌表达了自己的赤子之心,拳拳切切。近半个世纪之后的1986年,著名文化学者萨义德,用力透纸背的笔触,为自己饱受苦难的巴勒斯坦族人写下了这本《最后的天空之后》,...
評分“为什么我的眼里含满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1938年,面对遭受战乱之苦的祖国,诗人艾青用诗歌表达了自己的赤子之心,拳拳切切。近半个世纪之后的1986年,著名文化学者萨义德,用力透纸背的笔触,为自己饱受苦难的巴勒斯坦族人写下了这本《最后的天空之后》,...
最後的天空之後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