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林語堂 文化 中國人 社會 散文 中國 林語堂 社會科學
发表于2025-04-07
中國人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林語堂(1895年10月3日—1976年3月26日)福建龍溪人。原名和樂,後改玉堂,又改語堂。1912年入上海聖約翰大學,畢業後在清華大學任教。1919年鞦赴美哈佛大學文學係。1922年獲文學碩士學位。同年轉赴德國入萊比锡大學,專攻語言學。1923年獲博士學位後迴國,任北京大學教授,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教務長和英文係主任。1924年後為《語絲》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廈門大學任文學院長。1927年任外交部秘書。1932年主編《論語》半月刊。1934年創辦《人間世》,1935年創辦《宇宙風》,提倡“以自我為中心,以閑適為格調”的小品文。1935年後,在美國用英文寫《吾國與吾民》、《京華煙雲》、《風聲鶴唳》等文化著作和長篇小說。1944年曾一度迴國到重慶講學。1945年赴新加坡籌建南洋大學,任校長。1952年在美國與人創辦《天風》雜誌。1966年定居颱灣。1967年受聘為香港中文大學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舉為國際筆會副會長。1976年在香港逝世。
simply the best by this author
評分第二遍讀此書,2004年在招商花園記
評分很開心能夠讀到老先生的這部作品,裏麵從中國的性格到思想,從生活到藝術再到飲食。後麵幾個章節還加入瞭老先生對鴉片戰爭以後乃至國共兩黨統一戰綫打小日本的一些認識。我讀的是翻譯之後的中文版本,也是娓娓道來。準備在看看老先生的英文原版。
評分分析的透徹,可用入骨三分來形容;) 讀至疑惑時真想翻閱二十四史,尋求查證; 讀至揭露時真想再活一次,已一個旁觀者的角度觀察國人; 讀至書法藝術時,不得不贊嘆他的分析之透徹…… 讀完之後,我這個不喜讀史書的人都想研究研究曆史瞭:) 在這裏感謝我可愛的小弟,推薦這本好書!
評分因為這本書,我對魯迅開始失去興趣
惟有中国人才能如此看透中国人。看到我们伟大的虚弱,强壮的渺小,忍耐的坚韧以及消极中的积极。林语堂先生站在这样一个主观又客观的位置上,亲热地称呼我们《吾国与吾民》:我的国家,我的民族,我的家与家人。依循着血脉里相似的气味,并不把自己剥离于这个群体,只是怀着满...
評分能把英文译成半文言,而且语意流畅,真是令人好生佩服。我后来读了林语堂的《生活的艺术》,翻译明显不如,“我抱着我的女孩”——该说“女儿”吧,原文应当是my little girl之类——都出来了。至于另一个《中国人》的白话版,就相距更远——但是我在这本80年代出版的简体版中...
評分在國外呆了幾年, 接觸了形形色色的人。 其中不乏黑頭髮黃皮膚的亞裔: 韓國人, 日本人和華人。 華人又分成港台和大陸的 北方的南方的,都是中國人。 按照普遍的邏輯都應該是到了國外就更愛國。 我的感覺是更深刻的意識到自己是華人是中國人。 愛國又是甚麼呢? 我是中華人民...
評分《吾国与吾民》是我读林语堂先生的第一本书籍,此后再读《老子的智慧》、《生活的艺术》等等书籍,还是找不到当初读《吾国与吾民》的那种震撼,为此不得不感叹林语堂先生在《吾国与吾民》中所呈现的智慧才识。 林语堂,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翻译家、语言学家、新道家的代表人...
評分这不是我第一次读林语堂先生的《吾国与吾民》,但很惭愧,这是我第一次认真读完林语堂先生的《吾国与吾民》。人生如茶,在辗转中日渐宁静,在沉浮中逐步归于平淡。历久弥新越陈越香的是人生的智慧和明达的心灵。 第一次读《吾国与吾民》在十年前。十年里,“我的日子...
中國人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