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城市 社會學 文化 建築 文化研究 身體 文化理論 曆史
发表于2024-06-15
肉體與石頭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本書是部從城市形成和發展與人類生活互動視角切入的另類的文化史著作。作者打破傳統史學研究框架,獨闢蹊徑,聚焦於人類身體和城市這兩大要素,考察瞭人類文明演進,確立瞭復原人類文明史的架構。
在桑內特的架構中,人類自希臘以來的城市發展史被濃縮概括為三種身體形象,分彆以身體的不同器官來命名,相應再現瞭三個重要時段的身體體驗與城市形象的相互關係。第一種類型命名為“聲音與眼睛的力量”:以具體社會生活的事例,嚮我們展示瞭希臘和羅馬的古典時代人們如何以聲音和眼睛來參與城市生活、塑造城市形象,以及城市的形態如何規訓f著人們的身體行為;這些身體行為在城市空間的展示,從具體的角度反映瞭希臘和羅馬的意識形態和文化風尚。第二種類型稱作“心髒的運動”,主要是探討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的城市理念和身體的體驗,以及這兩對矛盾如何體現在城市空間方麵。第三種類型稱為“動脈與靜脈”。作者認為,哈維對人類身體血液循環理論的發現,極大地影響瞭城市理念的改變。四通八達、暢通無阻的道路猶如人身體中的血液的動脈和靜脈,而循環係統成為城市結構中最中心的設計。強調暢通、迅速和舒適構成瞭迄今為止的現代城市設計的模式,而這種設計給生活提供瞭便利,同時也排斥瞭人的身體對城市的參與和在公共空間的停留。過去的公共空間不存在瞭,個人主義取代瞭集體意識,人們的感覺和感受的能力越來越弱,舒適和快速是以麻木人的心靈和同情心為代價的。
通過這三種類型的描述,桑內特試圖告訴我們,文化在創建和利用城市空間方麵曾經起到過重要的影響,但現在的城市理念卻在造成文化的缺失和人們心靈的麻木。人類隻有重新迴歸身體,迴歸感覺,纔能真正恢復被現代城市文明所排擠掉的人的身體和文化,這是本書寫作的目的,也是本書所得齣的結論。
本書齣於對現代文明的憂思,從另類視角闡述瞭曆史和現代發展,涵蓋曆史學和社會學,視野開闊,觀點新穎,頗具參考和藉鑒價值。
(美)桑內特,作者桑內特是一位多纔多藝的學者,也是一個多産的作傢。早年,他投身音樂學習未果,轉而投入研究領域。20世紀60年代以後,他先後耶魯大學、紐約大學、倫敦經濟學院任教。桑內特寫過一係列的著作,包括三部小說,知識涵蓋建築學、裝飾學、音樂、藝術、文學、曆史和政治經濟理論,藉以從人類學角度考察人類體驗的細節。 主要著作有:《19世紀的城市》(1969)、《階級中隱藏的傷害》(1972)、《眼睛的良心》(1990)、《肉體與石頭--西方文明中的身體與城市》(1994)、《不平等世界的尊敬》(2003)。
沒有讀明白
評分C912.81 cs4
評分很早以前就買瞭 近來囫圇吞棗的翻瞭一遍 很不錯
評分福柯在此
評分希臘人通過展示身體培育公共精神,羅馬人按身體的結構將建築視覺化;基督徒在受苦的身體中憑空尋找救贖,猶太人因威脅一神秩序而束於高牆;現代人在城市交通的快速發展中,卻失去瞭與故鄉、與他者的聯結。桑內特的想象力奇崛,可惜文筆較福柯差之遠矣。
进城务工人员,多半没什么技术,皆是做最辛苦、最繁重的体力工作;男性,青壮年,又多半在建筑工地干过。 我们的建筑工地,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像马蜂窝一样整齐密布、无孔不入。随便一个一、二、三线城市,都能看见尘嚣弥漫下轰隆隆的施工队伍。建筑彰显着城市的历史,彰显着...
評分土耳其诗人纳乔姆•希克梅有句名言:“人的一生有两样东西难以忘怀,一个是母亲的面孔,一个是城市的面孔。”城市之于人类,并不仅仅是一栋栋石头建筑,而是我们安放肉身、寄托情感的特殊空间。 城市并不冰冷,它也可以柔软多情。美国学者理查德•桑内特干脆...
評分 評分世界丰富,脑容量又有限,看过了也未必记得住,快速理解一本书作者写作的动机、逻辑和方法,掠过构成文本肉体的知识细节,是阅读的方法?还是偷懒的借口? 《肉体与石头》是9年前看过的一本书,当时在执行365天每天一篇书评的自虐行为,我就是用前面的方式阅读该书,并概括了...
評分在齐美尔眼中,建筑物被赋予了高度抽象的哲思性。以桥与门为例,它们意味着两重性之间的辩证关系。“客观事物对我们具有两重性,自然界中所有事物既可视作相互联系,又可视作相互分离,物质的不断转化——譬如能量——将一个物质与另一个物质联系起来。万物转化无穷才创造出宇...
肉體與石頭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