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本雅明 摄影 艺术理论 艺术 瓦尔特・本雅明 文化研究 哲学 艺术史
发表于2024-06-15
摄影小史+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20世纪最富原创性的思想家之一、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成员——瓦尔特·本雅明是20世纪西方知识分子中充分注意到摄影的极少数人中的一个。他的《摄影小史》(1931)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1936年)堪称摄影、文化理论的经典著作,也是当今方兴未艾的文化研究领域的必读之作。
与他的法兰克福学派同仁阿多诺、霍克海姆对大众文化以及文化工业所持的坚决批判立场不同,本雅明的思想中对于技术对艺术领域的介入以及由此带来的后果充满了悖论。他对艺术复制和文化工业的一些辩护性观点和看法也使得他得以特立独行于法兰克福。在《摄影小史》和《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本雅明着重分析了摄影的出现对现代文明的重大影响,尤其是对艺术活动的革命性颠覆。他认为以摄影(包括电影)为代表的机械复制手段已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艺术的认知方式,并预言机械复制的手段将最终消解古典艺术的崇高地位,艺术的权利将从“专业人士”手中解放出来,成为普通公众的一般权利。本雅明在这两本著作中提出的有关“震惊体验”、“韵味的消散”、“复制/创造”等概念和观点对现代摄影理论和文化理论影响深远。
江苏人民出版社此次将本雅明的这两本经典著作重新集结出版,并配以精心挑选的插图近百幅,译者王才勇先生的译本更是从德文原著而来,本书的精彩与经典无可怀疑。
本雅明(1892—1940),犹太人。他是20世纪罕见的天才,真正的天才,是“欧洲最后一位知识分子”。本雅明的一生是一部颠沛流离的戏剧,他的卡夫卡式的细腻、敏感、脆弱不是让他安静地躲在一个固定的夜晚,而是驱使他流落整个欧洲去体验震惊;本雅明的孤独是喧哗和运动背景下的孤独,这种孤独令人绝望,又催发希望,本雅明的写作就永远徘徊在绝望与希望之间,大众和神学之间,这种写作因此就获得了某种暧昧的伦理学态度。暧昧正是本雅明的特性之一,他的身份,他的职业,他的主题,他的著述,他的信仰,他的空间,他的只言片语,都是不确定的,都是难以分类的。真正确定的,只有一点,那就是他的博学、才华和敏锐的辩证融会,正是这种融会,留给了20世纪一个巨大背影和一个思考空间。
1940年,本雅明在西班牙边境小镇自杀,这个小镇也是三年前,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在经历了西班牙内战后,历尽艰险,从此处脱身去法国的地点。
我们到底从哪里来,又要往哪里去......
评分看不懂。
评分看不懂。
评分我们到底从哪里来,又要往哪里去......
评分视觉图像对人生的意义应该是不言自明的,它尽管不像“食”“色”那样关及人的直接生存和繁衍,但一个不见图像世界的人生会是多么的黯然失色。 Ps看完此书又多了两个想拍的主题 1,拍摄平凡事物之美,没法去改变平凡事物终究是平凡的,却可以让平凡事物也具有艺术之美的可能性。 2,拍摄一组模特长时间静止动作的照片,也许会有另一种穿越时空的凝视美。
雖然是一本老書,但是卻對今天藝術品該以什麼樣的形態參與信息時代提供了一些參考.次思考了藝術(繪畫)作品物理性本身與畫面信息的關係,並且可以重新探索一個話題:在信息時代里,藝術作品該以一個什麼樣的姿態參與,並以什麼樣的方式繁衍下去
评分本不习惯发言,但看到诸位的评论,我感同身受,立马注册发表一下本人想法,此译本实在是太糟糕了,不少错别字不说,翻译简直让人如云里雾里,越看越费解,着实不如读原本来的痛快。
评分 评分 评分这本书还没读,说说题外的理解。 摄像来源于生活但它不像其他艺术那样高于生活,因为它的艺术形式只是现场抓拍,它对于摄影的优势只是清晰度方面的。 摄像即便具有时间性,是对时间过程的抓取,但它的创作过程只是一瞬间的事,不具有时间内涵,因此即便有一定的欣赏性也很难说...
摄影小史+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