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人类学 仪式 社会学 特纳 文化人类学 宗教 结构 文化
发表于2024-06-15
仪式过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本书是人类学经典著作之一,堪与列维-斯特劳斯和伊里亚德的伟大作品同列。 在本书中,特纳通过在非洲恩丹布部落中的田野考察,将仪式在这个群体中的地位进行了诠释。特纳拓展了“阈限”与“交融”的概念,发展了传统的结构主义。与之同时代的范·杰内普、马克斯·韦伯、涂尔干等都曾经试图把所有的文化行为统一在超级结构里,提出涵盖全体的普遍化模式,特纳则突破了传统静态的社会结构的研究,把仪式放在运动的社会过程中加以考察,他把社会看作是交融与结构的辩证统一,从而有“分化-阈限-再整合”的过程,是结构与反结构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维克多·特纳(1920-1983)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相当活跃和多产的人类学家。他在恢复人们对比较宗教学的兴趣及开创“符号人类学”的研究方面扮演了主要的角色,是与格尔兹(Clifford Geertz)分庭抗礼的象征人类学家。
特纳于1920年出生于苏格兰。1950年4月离开罗得西亚-利文斯通社会学研究所(Rhodes-Livingstone Institute for Sociological Research)之后,他在曼彻斯特大学担任讲师职务,一直到1963年。不过他著述最丰的那几年是在美国度过的:最早是在斯坦福大学,然后在康奈尔大学、芝加哥大学,最后是在弗吉尼亚大学。1983年他在弗吉尼亚大学逝世。其代表作有:《一个非洲社会的分裂与延续》(1957)、《符号森林》(1967)、《苦难的鼓声》(1968)、《仪式过程》(1969)、《戏剧、场和隐喻》(1974)等。
经典而有趣。 而且原文不难读。
评分看的新版的,1.翻译实在够水,内容就算了,副标题anti-structure,居然直接译成反结构,请问这是算是个学术名词么?作者明显只是想表明态度,反对或者说质疑结构!还有“阈限”,作者想表明的概念或者说状态和“量”有关么?2.虽然有翻译的问题,但仍然挡不住本书的价值,作者的观点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结构的稳定化、不变的倾向,给了人自身以及人性解放的一条路径。在“阈限”这一状态下的融合过程,与结构的辩证关系,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式之一,而其动力来源于人性。
评分Turner的理论是必读的
评分看的新版的,1.翻译实在够水,内容就算了,副标题anti-structure,居然直接译成反结构,请问这是算是个学术名词么?作者明显只是想表明态度,反对或者说质疑结构!还有“阈限”,作者想表明的概念或者说状态和“量”有关么?2.虽然有翻译的问题,但仍然挡不住本书的价值,作者的观点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结构的稳定化、不变的倾向,给了人自身以及人性解放的一条路径。在“阈限”这一状态下的融合过程,与结构的辩证关系,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式之一,而其动力来源于人性。
评分经典而有趣。 而且原文不难读。
这其实真的是本杰作。之前我也不以为然,以为它不就是又重复了一遍Van Gennep的分离--阈限--重合吗?事实上,Victor Turner想做的远远不止这些。 他把从仪式研究中得出的“阈限”概念推广至整个人类社会。把人类社会历史周而复始的“稳定-革命-稳定-革命”的循环归结为“结构”...
评分1966年4月5日至14日,维克多•特纳在罗彻斯特大学的摩尔根讲座上进行了四次演讲,以此为基础,他的《仪式过程》一书得以面世。 此书主要涉及了“阈限”与“交融”两个概念。特纳将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章到第三章前半部分,“主要讲述恩丹布仪式的象征性结构...
评分读特纳《仪式过程——结构与反结构》的几点感想 一、 特纳的书并不好读,一是他在写书时思维是极其活络的:一会儿说着恩登布人,一会又说着旧金山的嬉皮士,一会说着圣方济各,一会儿又说鲍勃迪伦,读这本书要跟着他绕一个又一个的大弯子,总觉得有点儿跟不上。二是他的人类...
评分一. What is Liminality and Communita ? 其实全书的主旨在题目里已经有很好的概况,《The Ritual Process-Structure and Anti-Structure》,维克多特纳这位能与“格尔茨分庭抗争”的象征人类学家通过非洲恩丹布部落的田野考察,总结出阈限(liminality)与交融(communita)...
评分在阅读了特纳的《仪式过程-结构与反结构》之后,对阈限和交融较感兴趣,而全书也有较大的篇幅也在说清这两个概念,举了很多例子。首先是阈限,特纳在第三章开篇就说到范-杰内普所称的“通过仪式”的“阈限阶段”就已经展示了第三章的主题的性质和特点,那么什么是通过仪式呢?...
仪式过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