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亨利.米勒 北回归线 外国文学 小说 美国文学 I3/I4 (旧版) 语言
发表于2024-07-25
北回归线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北回归线》于1934年9月1日在法国巴黎的一家小出版社——奥地利斯克出版社——出版,作者后来的小说大多也是由这家出版社出版,直至1961年,该书才在美国出版。 《北回归线》是米勒的第一部自传体小说,也是他出版的第一本书。此书以回忆录的形式写成,描写一位侨居巴黎、穷困潦倒的艺术家。小说的余述者虽然是作者自己,却以作者第二位妻子琼的故事和作者自己30年代初在巴黎的经历为素材。主人公在当教员期间感到生活枯燥乏味,因而陷入了精神总崩溃的边缘。米勒旨在通过诸如工作、交谈、宴饮、嫖妓等超现实主义的夸张、变形的生活细节描写来揭示人性,探究青年人如何在特定环境中将自己造就居艺术家这一传统西方文学的主题……
亨利·米勒(Henry Miller,189l-1980)生于纽约布鲁克林,年轻时从事过许多不同的工作,在第二位夫人(一生共五位)琼的鼓励下开始写作。1930年迁居巴黎,此后的十年里,他同一些穷困潦倒的侨民和放荡不羁的巴黎人混在一起,获得了丰富的写作素材。1934年在巴黎出版了《北回归线》,五年后又出版了《南回归线》。这两本书的写作风格形成了一种对传统观念的勇猛挑战与反叛,给欧洲文学先锋派带来了巨大的震动。
1940年米勒回到美国,住在加州的大瑟尔。在那里他创作厂“殉色三部曲”——《性爱之旅》、《情欲之网》和《春梦之结》,但由于被当做写“下流作品”的作家,他的主要作品不能在美国出版。1961年经过一场具有历史意义的诉讼,《北回归线》终于在美国出版,米勒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他被60年代反主流文化誉为自由和性解放的先知。
亨利·米勒的境遇让人联想起纳博科夫的《洛丽塔》和劳伦斯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但艾略特认为《北回归线》的深刻洞察力远远胜过劳伦斯,艾兹拉·庞德显然更加推崇米勒,他把米勒与意识流小说大师乔伊斯和伍尔芙相提并论。
还行,不过没怎么读得深
评分买错买了英文版 只能翻词典看 两个月了才看了四页纸
评分详见书评。
评分买错买了英文版 只能翻词典看 两个月了才看了四页纸
评分硬着头皮开始吧
亨利米勒是那种登得上大雅之堂的下流痞子,一个个人生活放荡多彩、文学风格又在文坛独树一帜的怪咖。在文学年代上处于一战后“迷惘的一代”,但较于正统地位的作家,他没有海明威硬汉派的责任和忧患,也没有菲茨杰拉德那种精致奢华下愁思,亨利米勒完全是野路子,裸衣上阵...
评分捡起《北回归线》脱落的最后一页看完,不免有一些默然。这没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地方,看过的很多书都曾有这样的感觉。但这一次却又有一点不一样,它更像是一种静默中的歇斯底里。有一种不吐不快,吐了也不能畅快的无力。这他妈的发慌发堵的感觉。 老实说,看之前我已经做好了领...
评分最初听说此书,提及者兴奋异常,像描述新大陆一样,奈何中文版断货,买了本英文来看——迅速发现水平不够,读着读着就不知所云了。只好转投中文电子版。最近重拾英文版,比照之下发现人大版的翻译总体而言趋于求稳,有些意思模糊婉转的地方他也译得很模糊,估计是力求中文看上...
评分1980年,我出生的那年,亨利·米勒死了,89岁,也算高寿。 差不多又过了十几二十年,我读到了一本名叫《北回归线》的书,简简单单一个开头断断续续差不多看了半年,没耐心,看不进去,就像现在看的这本《空调噩梦》一般,这就像跑步一样,总有一段很让人自我斗争...
评分“米勒的作品最具代表意义的一点是,他既不想推动历史进程前进,也不想把它往回拉,他只是忽视它。他比绝大多数'革命的’作家还坚信,西方文明终将灭亡;只不过他不觉得自己该为此做点什么。罗马正燃烧的时候,他在闲逛,而且,跟绝大多数也在闲逛的人不同的是,他在闲逛的时候...
北回归线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