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林语堂 历史 中国 文化 大家 随笔 社会 国学
发表于2024-06-18
吾国与吾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林语堂(1895年10月3日—1976年3月26日)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1927年任外交部秘书。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1944年曾一度回国到重庆讲学。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1952年在美国与人创办《天风》杂志。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1976年在香港逝世。
翻译文笔很好,就是好像有点啰嗦!
评分翻译文笔很好,就是好像有点啰嗦!
评分一日,寒山谓拾得:“今有人侮我,辱我,慢我,冷笑笑我,藐视我,毁伤我,嫌恶恨我,诈谲欺我,则奈何?”拾得曰:“子但忍受之,依他,让他,敬他,避他,苦苦耐他,装聋作哑,漠然置他。冷眼观之,看他如何结局。”
评分"中国人谈到自己的国家时总是说它像'一盘散沙',这每一颗沙子并不代表每一个人,而代表每一个家庭.另一方面,日本民族是像一块花岗岩一样结合在一起的.这也许是一件好事.下次世界大爆炸可能会摧毁这块花岗岩,但是顶多不过能吹散这些沙子.沙子还是沙子."----字里行间透露着林语堂对祖国的热爱,即使批评也是爱之深,恨之切.感觉他的生活态度,人生追求和我的很像.
评分语言。总概括,很社会。有一点印象很深刻:太近人情,不讲逻辑。
这一本书,堪称经典。也是自学心理学的必修书本之一。读时,需时刻提醒自己,这是一本写于1934年,出版于1935年的书。虽然历史久远,但对于中国人的详细描述,却是借鉴作用巨大。注意,此书的阅读对象是美国人!!!林语堂先生用英文写出来的。 通读下来,用了6天的时间。感觉...
评分这是一本像外国人介绍中国的书,这是一本英语写就的书,这是一个中国人写的书。中国,西方,鸦片战争后颠倒位置的两个区位。以前中国的夜郎自大,对于蛮夷之邦不屑;到成为西方文明的附庸而无法找到自己的位置。二十世纪初的中国人:一边为自己的文化传统,悠久历史而自豪;一...
评分著名的诗人艾青说过:“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着泪水,因为我爱这土地爱的深沉。”那年,在外政治庇护的泰国前总理他信被遣送回国,下飞机的第一个举动,就是亲吻祖国的土地。每一个国家的子民,对于国家都有其自己浓烈的爱,不管他有没有人民意识或是公民意识。我想,在这一点上...
评分十几岁的时候,自己买了一本散文集子,集百家之大成,现在看来也是少有的珍品,其中就有林语堂《中国人》的节选。 2000年,学林出版社推出《中国人》全译本,这大概是那一年文学界一大盛事了。我拿到手的是第二版,着实让我激动了许久。如果不是背负着让愤怒青年迸发民...
评分《吾国与吾民》是我读林语堂先生的第一本书籍,此后再读《老子的智慧》、《生活的艺术》等等书籍,还是找不到当初读《吾国与吾民》的那种震撼,为此不得不感叹林语堂先生在《吾国与吾民》中所呈现的智慧才识。 林语堂,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翻译家、语言学家、新道家的代表人...
吾国与吾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