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白先勇 台灣 小說 台灣文學 文學 台湾 寂寞的十七岁 短篇小說
发表于2024-06-18
寂寞的十七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白先勇,當代作家。廣西桂林人。國民黨高級將領白崇禧之子。小學和中學時深受中國古典小說和「五四」新文學作品的影響。童年在重慶生活,先後隨父母遷居南京、香港和台灣,台北建國中學畢業後進入台南成功大學,一年後進台灣大學外文系。
1958年發表第一篇小說〈金大奶奶〉。1960年與同學陳若曦、歐陽子等人創辦《現代文學》雜誌,發表了〈月夢〉、〈玉卿嫂〉等多篇小說。
1961年大學畢業。1963年赴美國,到愛荷華大學作家工作室研究創作,1965年獲碩士學位後旅居美國,任教於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1994年退休。出版有短篇小說集《寂寞的十七歲》、《臺北人》;散文集《驀然回首》、《樹猶如此》;長篇小說《孽子》;為父親立傳《父親與民國》、《止痛療傷: 白崇禧將軍與二二八》等。 其中《孽子》、〈玉卿嫂〉、〈金大班的最後一夜〉、〈遊園驚夢〉、〈孤戀花〉、〈永遠的尹雪艷〉等作品被改編為電影、電視劇或舞台劇。小說作品有英、法、德、意、荷、希伯來、日、韓等多國語言譯本。
他后来怎么样了,17岁
评分文字很美,画面感极强,甚至有些像剧本。可阴郁气息好浓,不算很喜欢。发现两个错别字~等回家找孽子来看看。
评分鮮明凝鍊,後來我才覺得少了種真實感,也是耐讀性。像朵摺得太好的紙百合。
评分只读过同题这篇。美好的十七岁各有各的美好,寂寞的十七岁却有着相同的况味。
评分白先勇早期作品,最早幾篇在他臺大唸書時發於《文學雜誌》,另外一些則在他大三及留美以後發於他和王文興、陳若曦等人一起創辦的《現代文學》。早期的白先勇,處於對文學的好奇與熱忱中,聽了新奇的事,便編排成文。他說寫玉卿嫂是因聽了一個戴白耳環的女人和她乾弟的故事,想着這女人愛起人來一定死去活來;寫寂寞的十七歲是有個親戚,自己給自己打假電話,他便想這男孩一定是寂寞得發了昏,大概如此。他自己說這段時間「稚嫩得很,形式不完整,情感太露,不懂得控制,還在嘗試寫作階段,不過主題大致已經定型,也不過是生老病死,一些人生基本永恆的現象」。我讀來倒覺得,雖有生澀,玉卿嫂、金大奶奶等卻已頗純熟了。悶雷一篇,讀得心戰戰兢兢,大約早期不懂控制,情感反倒切膚,那種害怕和戰慄,須得是真正癡過的人纔寫得出,也須是癡人纔看得出好。
开始读白先勇时其实好小。还是从台北人读起的。彼时的感受是那是种美丽也儒雅的悲悯,是仲春夜的风,凉不了了。那时竟然也读张爱玲,对她的感觉介于爱恨之间,毕竟悲凉的东西不是那样的年少可以懂得。现在想来,依然不愿去懂得,即使现实逼迫,多少懂一些。 彼时身在庐...
评分先读了台北人,后读寂寞的十七岁,感觉到白先勇创作的圆熟,无疑,台北人与寂寞的十七岁一脉相承,人物都有一种甩不掉的悲戚的宿命感。或许文如其人吧,世家的没落,时代的更迭,国度的变迁,都是最使人落寂、伤感的,偏偏这些都集中在白先勇这一代人特别是他的身上。难怪夏志...
评分当我十五岁的时候,对十七岁有种莫名的向往。而且我特别喜欢张爱玲,我妈说白先勇和张爱玲很像。于是我就在十五岁的时候买了这本书,只是因为书名。我想我一定要留着等我十七岁的时候看。 我现在十七岁。其实对《寂寞的十七岁》这一篇并没有太多的感觉。还是喜欢那些描写旧家...
评分这本书又是如何会进入我书单的呢?美男子,年轻时。现在的话,有点奇怪。我不是学者,不需要研究。好久没看这种纯文学了,仿佛有种重温高中语文课本的感觉。想看他的《游园惊梦》,在现场。名家那么多,只消看过名篇即可,我想。 100511晚外公家
评分很流畅的自述....节奏感觉比较快...事情一件一件往前赶。 他身高马大,却骨瘦如柴,体毛较重。明显是物质丰富所致,只不过都体现在前后两样上了。 他不会学习,更不愿学习。体育不好..当兵也许能有些改善。不一定去出家就是唯一出路。 以上这个孩子的种种表象似乎都把他降到...
寂寞的十七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