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2024-07-27
Charles Baudelaire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 1892-1940),德国人,文学和美学家,现被视为20世纪前半期德国最重要的文学评论家。出身犹太望族,先后在柏林、布赖斯高地区弗莱堡、慕尼黑和伯尔尼等地研读哲学,1920年定居柏林,从事文学评论及翻译工作。他的精彩的,然而是离经叛道的博士论文《德国悲剧的起源》(1928)遭到法兰克福大学拒绝后,他即终止了对学员生涯半心半意的追求。1933年纳粹上台后,本雅明离开了德国,最后在巴黎定居,继续为文学期刊撰写文章和评论,1940年法国陷于德国,他南逃,企图取道西班牙去美国,但在法西边境从布港警方获悉将被送交盖世太保后,他自杀而死。
本雅明的大量著作于身后出版,在20世纪后期为他赢得愈来愈高的声誉;他行文凝练,在作品中进行哲学的思考,写来饶有诗味。他将社会批判、语言分析及历史怀旧情绪融为一体,字里行间流露出感伤与悲观情绪。1930年代他早期抽象的批判思想变而具有马克思主义倾向。
我感觉我差不多就是把这本书paraphrase了一遍。。不过paraphrase也挺好的,促进了我懂得它。我觉得本雅明通过论述波德莱尔想要回答的问题是,在资本主义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之下,“经验”是否可能,以及是否可能由抒情诗来塑造和传达。他的答案应该是,波德莱尔式的对于自身深深嵌入资本主义的结构的觉察是唯一可能有意义的经验。不管是工作爱情还是游戏,在这个结构之下可能都失去了内核,以空无和徒劳为显著的特征。很多试图回避或者美化这个结构,发明一些生存美学来替补“经验”的丧失的人,最后都走向了和法西斯合作。本雅明最喜欢波德莱尔的,大概就是后者作品中的由对资本主义体制的觉察所导致的种种张力以及“深刻的两重性”,这种意识说不定蕴涵着超越这个结构的一丝希望。
评分我感觉我差不多就是把这本书paraphrase了一遍。。不过paraphrase也挺好的,促进了我懂得它。我觉得本雅明通过论述波德莱尔想要回答的问题是,在资本主义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之下,“经验”是否可能,以及是否可能由抒情诗来塑造和传达。他的答案应该是,波德莱尔式的对于自身深深嵌入资本主义的结构的觉察是唯一可能有意义的经验。不管是工作爱情还是游戏,在这个结构之下可能都失去了内核,以空无和徒劳为显著的特征。很多试图回避或者美化这个结构,发明一些生存美学来替补“经验”的丧失的人,最后都走向了和法西斯合作。本雅明最喜欢波德莱尔的,大概就是后者作品中的由对资本主义体制的觉察所导致的种种张力以及“深刻的两重性”,这种意识说不定蕴涵着超越这个结构的一丝希望。
评分urban crowd, love at last sight, the centrality of visuality in urban life, the reconfiguration of space and the birth of private citizen and domestic interior
评分urban crowd, love at last sight, the centrality of visuality in urban life, the reconfiguration of space and the birth of private citizen and domestic interior
评分活到现在精读完的第一本英文著作。过程很棒。想要接下来的3年一直和本雅明纠缠下去。
本雅明应该没有文学批评的野心,他甚至连波德莱尔诗中的音节都没有数对——出于对这个图书馆式天才的仰慕,我更愿意相信他事实上只是是草草读过。作为一个立志透过细节与现象的辩证图景解读一个时代(无疑是最抽象和复杂的一个)的学者,这样的马虎显得有些草率,更加体现出他...
评分瓦尔特•本雅明笔下的第二帝国的巴黎总让我联想到李欧梵所描述的摩登的上海。两者都是从市民消费谈起,然后引伸出经济力量对文人作品的影响。城市生理学,诸如《夜的巴黎》、《桌上的巴黎》、《水中的巴黎》这样的作品在20世纪的上海同样存在,甚至连戴望舒的那首著名的《雨...
评分本雅明应该没有文学批评的野心,他甚至连波德莱尔诗中的音节都没有数对——出于对这个图书馆式天才的仰慕,我更愿意相信他事实上只是是草草读过。作为一个立志透过细节与现象的辩证图景解读一个时代(无疑是最抽象和复杂的一个)的学者,这样的马虎显得有些草率,更加体现出他...
评分瓦尔特•本雅明笔下的第二帝国的巴黎总让我联想到李欧梵所描述的摩登的上海。两者都是从市民消费谈起,然后引伸出经济力量对文人作品的影响。城市生理学,诸如《夜的巴黎》、《桌上的巴黎》、《水中的巴黎》这样的作品在20世纪的上海同样存在,甚至连戴望舒的那首著名的《雨...
评分波德莱尔,法国人,十九世纪诗歌象征派先驱,只活了49岁。照片上,他头发稀疏,但前面两束头发彬彬有礼地搭在头顶,锐利如鹰爪的目光,硬挺尖刻的鼻梁,嘴角下撇,深陷的法令纹,他歌唱丑恶,揭露社会阴暗面,带着灵性的诗句穿越象征主义的树林,他的声音仿佛穿越了万层雾...
Charles Baudelaire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