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海外中国研究 社会学 杜赞奇 社会史 历史 人类学 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中国研究
发表于2024-06-14
文化、权力与国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文化、权力与国家》是以乡村的文化网络为基本结构并考察其功能,这一点和作者第二本书《从国族中拯救历史》(中译本即出)的结构形态似乎相差不少,但他所关注的主题却在继续延伸:现代国家如何构造新的文化,以及民间团体如何“抵抗”从上面来的“攻击”,是第二本书所讨论的一个主要问题。
最重要的一点是,作者在他的著述里贯穿了一种方法论:在考虑话语—主体—制度这三者对历史的建构时应该加入许多外来事物和偶然因素,因为参与主体和主体性构成的不仅有话语,还有外来事物;而由主体构建的制度还应包括制度本身的逻辑和偶然性。因此,所谓“拯救历史”其实是一个方法的问题,而不是一个带有实体的目的。作者认为当民族国家成为现代性之下的历史主体时,其它历史就没有了,因为写历史的不同方法带有不同的目的性——以民族国家为对象的历史自然会排除掉其他可能的历史。所以,他从民族国家中要拯救的不是某种实体,而是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表明,我们本来就应该有许多种历史,它们是交织在一起的。对杜赞奇这样的研究者来讲,他最关注的就是在民族国家之外的历史是如何被压下去的,乡村仍然是他的立场。
杜赞奇:早年就学于印度和美国,现任美国芝加哥大学历史学系及东亚语言文明系教授。其《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曾先后荣获1989年度的美国历史学会费正清奖以及1990年度的亚洲研究学会列文森奖。其第二本专著《从国族中拯救历史:质疑现代中国叙事》,中文译本也已于2003年面世。其最新著作《主权与真实性:满州国与东亚现代进程》,也已于近日出版。
杜赞奇在本书中论述的最为突出的两个概念分别是“权力的文化网络”和“国家政权内卷化”。第一个概念实际上是以权力为中轴将清末民国华北乡土社会中的宗族血缘、宗教、乡绅阶层、传统规俗等事物全部囊括了进去,感觉是一个“包圆”式的总括概念。借由所谓的“权力的文化网络”杜赞奇对乡土社会各势力的相互斗争以及联合起来与国家政权进行斗争的现象进行了探究。政权的内卷化则是国家政权在扩张对乡村控制时无法打破其原有格局而只能不断复制之前采用的方法(非正式组织)进而无法使控制力进化的困境。这一切肇因于国家与底层利益的根本冲突。客观条件不允许且清与民国政府也无法下决心去进行彻底破除乡土社会的旧体系,正式的官僚体制无法扩张到地方,随着乡绅的退出,国家公务只能依赖非正式经纪型组织进而造成更大冲突,最终使得一切在内卷化中循环。
评分看完后想问的是:清政府民国政府日伪政权都无法解决的基层组织现代化与政权内卷化的矛盾,解放后是怎么牛逼地解决的?结论部分太简略,求楼主写个续集吧。。。
评分翻译真的很差,除了把布迪厄翻译成布劳代尔,参考书目也前后不一致。核心概念:权力的文化网络,政权建设,国家经纪,内卷化,可以与Tilly的书对照看。最后两章还没有能消化……
评分内卷化(state involution)是一个很有意思也有用的概念。虽然作者最后没有展开,但仍是含蓄地表达了他对当代中国社会改革困难的见解:多套制度并行,代理人太多了。。。
评分再读此书才发现,1996年第一版时译者将布迪厄错译为布罗代尔,或许可以推测布迪厄热是多么晚出的一个现象,也不知道后面的版本改过来没有……
权力的文化网络 《文化》相较现在流行的学术书籍而言,篇幅不多,8章,再加前言、结论以及作者对社会史研究方法的理解,由作者博士论文改编而来。8章中依次介绍了作者书中的主要概念——权力的文化网络,以及国家政权建设,作战论述权力的文化网络,国家政权建设的...
评分大四上学期的最后一篇习作,为怀念那段历久弥新的好日子,特意拿出来晒晒。 杜赞奇先生的《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一书立足于中国农村(江湖)与国家政权(庙堂)的互动关系如何开展博弈。文无义理不立,界定概念是澄清问题的首要步骤,作者明白语言不可...
评分 评分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在遭受西方入侵的同时,还发生着另一件也许意义更深远的历史事件,即国家政权逐步加强其对乡村社会的控制。 这一进程始于清末新政,它类似于Tilly所谓的“国家政权建设”(state-making),而不同于“民族形成”(nation building)过程。但是与欧洲不...
评分《文化、权力与国家》读书笔记 本书是美国学者杜赞奇,以日本南满铁道株式会社编撰的《中国惯行调查报告》为主,辅以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所做的社会调查材料以及中外学者的研究成果,通过细致的个案研究,建构出“权力的文化网络”的理论, 探讨了国家政权与...
文化、权力与国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