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編 緒論 第一章 導言 第一節 音韻學與語音學 第二節 音韻學的功用 第二章 音韻學對漢語音結構的分析和歸納 第一節 音韻學對治語聲母的分析 第二節 音韻學對治語韻母的分析 第三節 韻學對漢語韻母的歸納第二編 中古音 第三章 《廣韻》 第一節 《廣韻》以前的韻書 第二節 《廣韻》的産生 第三節 《廣韻》的版本 第四節 《廣韻》體例 第五節 《廣韻》的四聲配閤 第六節 根據《廣韻》探求中古音的方法 第七節 《廣韻》的聲類和聲母 第八節 《廣韻》的韻類和韻母 第四章 《韻鏡》 第一節 《韻鏡》的産生和作用 第二節 《韻鏡》的體例 第三節 《韻鏡》對中古聲母和韻母的分析 第四節 《韻鏡》和《廣韻》在考察中古音中的互補作用 第五章 中古音係 第一節 中古音係的聲母 第二節 中古音係的韻母 第三節 中古音係和韻母的配閤關係 第四節 中古音係的聲調 第六章 《廣韻》一係的韻書和韻圖 第一節 《廣韻》以後的幾種韻書 一、《景德韻略》 二、《集韻》 三、《禮部韻略》 四、《五音集韻》 五、《壬子新刊禮部韻略》 六、《古今韻會舉要》 第二節 《韻鏡》以後的幾種韻圖 一、《七音略》 二、《四聲等子》 三、《切韻指掌圖》 四、《經史正音切韻指南》第三編 近代音——從中古音到北京音的變化 第七章 近代音 第一節 《中原音韻》 第二節 《韻略易通》 第三節 近代音的聲、韻、調 第八章 從中古音到北京音的變化 第一節 聲母的變化 第二節 韻母的變化 第三節 聲調的變化 附論一 根據今音辨識中古音方法說略 附論二 古入聲字辨識三法 附論三反切概說第四編 上古音 第九章 上古音的聲母 第一節 研究上古聲母的材料和方法 第二節 研究上古聲母的幾項重要結論 一、古無輕唇音 二、古無舌上音 三、古音娘、日二紐歸泥說 四、喻:歸匣、喻四歸定說 五、照一歸精說 第三節 上古聲母係統及擬音 第十章 上古音的韻部 第一節 研究上古韻部的材料和方法 第二節 清代以前研究上古韻部的簡況 第三節 清人研究上古韻部所取得的成就 一、顧炎武的古韻分部 二、江永的古韻分部 三、段玉裁的古韻分部 四、戴震的古韻分部 五、孔廣森的古韻分部 六、王念孫的古韻分部 七、江有誥的古韻分部 第四節 清代以後對上古韻部的研究 一、章 太炎的古韻分部 二、黃侃的古韻分部 三、王力的古韻分部 四、羅常培、周祖謨的古韻分部 第五節 上古韻部係統及擬音 附錄四 十三傢古韻分部異同錶 第十一章 上古音的聲調 第一節 清人對上古聲調的研究 一、顧炎武的“四聲一貫”說 二、江永的四聲說 三、段玉裁的古無去聲說 四、王念孫、江有誥的四聲說 第二節 今人對上古聲調的研究 一、王力的古無去聲說 二、周祖謨的古四聲說 第三節 對上古聲調的考察 附論四 長入說質疑 第十二章 陰陽對轉與因聲求義 第一節 陰陽對轉 一、孔廣森的陰陽對轉說 二、章 太炎的陰陽對轉說 第二節 因聲求義 一、因聲求義的理據 二、漢語聲同義通例證 三、因聲求義例舉 四、因聲求義的流弊及其限製主要參考文獻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