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奈保尔 小说 英国 诺贝尔文学奖 外国文学 V.S.奈保尔 英国文学 殖民
发表于2024-06-16
河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这是一部关于非洲的充满悲观情绪的小说。凸现了一个古老大陆在本土化与普遍化之间的艰难处境。主人公萨林姆是一个穆斯林,出生于一个已在非洲生活了几百年的印度商人之家。在刚果河拐弯处的一个小镇上,萨林姆接手了一个商店,并获得了成功。然而,这是个前途渺茫且不属于任何人的地方,大人物控制了一切,为所欲为,使得他以及无数像他这样的芸芸众生没有任何前途可言。
点击链接进入英文版:
A Bend In The River
奈保尔1932年8月17日出生于加勒比地区特立尼达岛(位于向风群岛最南端、委内瑞拉东北部海岸外)的一个印度婆罗门家庭,祖父1880年作为契约劳工从印度北部漂洋过海移民特立尼达。奈保尔年幼时,父亲凭自学谋到特立尼达英语《卫报》记者之职,于是举家从乡间小镇搬迁到特立尼达首府西班牙港。
西班牙港的市井生活才是年轻的奈保尔眼中“真实的世界”。但另一个世界也许更为真实,那就是英国文化与文学的世界。奈保尔的父亲喜爱英国文学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读书读到精彩处就要念给儿子听,让他一同欣赏。奈保尔在《阅读与写作》(1999)一书中回忆道,他十二岁之前就已经记得英国文学中很多片断,它们主要来自莎剧《裘力斯·凯撒》、狄更斯的《雾都孤儿》、《尼古拉斯·尼克尔贝》和《大卫·科波菲尔》、乔治·艾略特的《弗洛斯河上的磨坊》、兰姆的《莎士比亚故事集》和查尔斯·金斯利的《英雄》。至于他当时对印度的印象则完全来自英国作家(毛姆、艾克利和奥尔都斯·赫胥黎)笔下的印度。换句话说,他自幼就从英国人的视角来认识与他没有直接关联的印度。
在父亲的感染下奈保尔从小立志做作家。
2009年7月
评分相对于阿契贝这类非洲本土作家,奈保尔笔下的非洲更加冷峻客观,他提供了一种视角,却无法提供任何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最终只能诉诸于虚无,毕竟“人需要活下去,而痛苦终归是虚妄”。大河湾的虚无不是奈保尔的虚无,而是非洲大陆上大多数人的虚无。
评分总有一天,我们会有足够的勇气和智慧,看出虚妄的文化自信,其实脆弱不堪,看出每每召唤我们的故乡,其实已无家可归。后殖民主义题材不仅是非洲、拉美“他人的生活”,也是我们始终要面对的“自己的故事”。至于小说本身,倒是有点内容过于膨胀,导致小说大段大段的谈到后殖民时期的非洲社会失序和角色定位的焦虑,形式有些迸裂。
评分方柏林先生的译笔是很棒的,可惜我读这本书却始终提不起劲。奈保尔笔下的非洲像一块粘稠的阴影,横亘在我的脑海。
评分得奖之作 2001
《大河湾》这部小说,其主旨是写一个非洲人在复杂多变的历史与现实环境中寻找自我意识,寻求生存意义;而对非洲尤其是中部那条河流的描写,更让这部小说看起来更加具有严肃与纯正的文学意味。 但我不想对这部小说的严肃主旨多加评论,因为这样的好评论已经无数。我只想说说在...
评分嗯,生活本无意义,生来即为变老。 跟安·兰德的励志哲学、保罗·柯艾略的心灵哲学比起来,这句话简直是误导年轻人的歪理邪说。这不是对人生黄金期的宏大事业、美好爱情、温馨亲情、义气友情,通通视而不见了吗? 嗯,我们的确会对生活感到无力,的确会对虚度光阴淡然不自知...
评分《大河湾》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奈保尔的代表作之一,可以说该书还原了一个多重话语下“真实的非洲”。但是对于非洲,对于历史不感兴趣的人来说,《大河湾》仍旧是杰作,它的主题不仅是非洲,而是与每个人都相关的,更为宏大的东西,那就是变化,以及面对变化时的身份焦虑与角色...
评分尔钦-无根大陆上的漂泊者-评奈保尔《河湾》 非洲,一个遥远的名词;漂泊者,一个孤独的名词:二者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沉重的主题——《河湾》的主题。 《河湾》,二○○一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英籍特立尼达作家V•S•奈保尔1979年的作品。奈保尔因其在殖民地国家上与萨...
评分尔钦-无根大陆上的漂泊者-评奈保尔《河湾》 非洲,一个遥远的名词;漂泊者,一个孤独的名词:二者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沉重的主题——《河湾》的主题。 《河湾》,二○○一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英籍特立尼达作家V•S•奈保尔1979年的作品。奈保尔因其在殖民地国家上与萨...
河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