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摄影 阮义忠 台湾 阮義忠 文化 随笔 艺术 画册
发表于2024-06-15
人與土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阮義忠的可貴處,在於他那動人的誠實。──陳映真
那些人,那些土地,通過我的相機,令我溫暖和感動,使我一天天從幼時的惡夢醒過來,我已不再覺得自己的成長經驗是可恥的包袱。──阮義忠
1970年代,攝影大師阮義忠離開台北、走遍台灣農村,希望找到人與土地以前的那種親密痕跡,因此留下了如都蘭、美濃、南澳、旭海等地的早年人物與景色。阮義忠說:「人與土地要回到以前那種親密的關係,活在這塊土地上的所有人們,才會有希望……。」
二十多年後,在全中國發行量最大的報紙《南方都市報》(169萬份)的邀請下,阮義忠重新拿出這批照片,以每週三幅的速度,一篇一篇說出這些照片的背後故事。於是這些原本就令人動容的照片,與新增的回憶文字,一起產生了另外一種震撼。攝影師的敘述從中連貫出一個台灣農村歷史的縮影,也說出攝影師自己的成長,讓《人與土地》這本絕版已久的攝影集,發出新的光芒。
《人與土地》一書最早出版於1987年,當時台灣都市崛起,年輕人紛紛離開農村,人與土地的親密關係逐漸淡化。當年為此書做序的陳映真,認為這些照片從「現代人」看來,明明應該熟悉不過,卻又異常生疏,如同「國境裡的異國」。他期待這些來自農村的照片,能協助現代人找回人與土地的關係。這個對於「現代人」的期待,竟也發生在阮義忠自己身上。阮義忠曾經自言,對於自己出身農村曾經感到憎恨,而經過在鏡頭裡重新尋找人與土地的親密性,讓他能重新面對自己的過往,返回家鄉,找到自己的位置。
在今天台灣,人與土地愈加疏離,城市裡踏不到土地,高樓掩蓋天際,即使見到農田,也是遠遠地透過高鐵窗戶。希望這些四十年前留下的農村經典影像與回憶,也能協助我們重新認識這塊餋養萬物的母親,重建人與土地的倫理。
阮義忠
1950年出生於台灣省宜蘭縣,23歲開始攝影,出版《人與土地》、《台北謠言》、《四季》及《告別二十世紀》等十本攝影集。論著《當代攝影大師》、《當代攝影新銳》被視為海峽兩岸的攝影教育啟蒙書,所創辦的《攝影家Photographers International》雜誌被譽爲攝影史上最具人文精神的刊物之一。攝影作品被海內外重要機構展出及收藏,規模最大的是2009年廣東美術館為其舉辦的個展〈一個時代、一本雜誌、一個人── 阮義忠 • 轉捩點〉。現為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兼任教授及佛教慈濟基金會志工。
。。。想作橫度裝禎會照片好看多。
评分不能更嗲,照片慑人,文字灵透。
评分「摄影乃捕捉事物之影,事实乃本真之形,摄影和事实的关系正是『如影隨形』。影是空,形是有,真空之中得妙有。我从写小说,画画的兴趣转为以摄影为职志,最大的收获是从沉溺于想象世界、越陷越深的困境中脱身而出,落实于人间生活。」—— 非常非常喜欢的一本摄影文集
评分「摄影乃捕捉事物之影,事实乃本真之形,摄影和事实的关系正是『如影隨形』。影是空,形是有,真空之中得妙有。我从写小说,画画的兴趣转为以摄影为职志,最大的收获是从沉溺于想象世界、越陷越深的困境中脱身而出,落实于人间生活。」—— 非常非常喜欢的一本摄影文集
评分里面有一幅是一个孤身小孩衣着褴褛地靠在一间高级男生西装店玻璃门前进入梦乡,仿佛这世界都与他无关,他尽管享受美梦,可是摄影师咔一声,让他被里面店员给赶走了....好深刻的一张照片
没有什么比文字更强大,但也没有什么比文字更无力。翻阅阮义忠先先生的《人与土地》时,我深深感觉到自己笔力的微弱。《人与土地》整本书的切分比例是一半摄影,一半文字,全部是黑白摄影,记录了从1974年到1986年之间的台湾乡村生活。依靠的仅是一册台湾客运路线图,阮先...
评分落地北京,阮义忠做的第一件事,是为一个女孩的“礼物”签名题字。 事情源于4月17日中午的一条微博。一名女孩分享了旅途中的一段小插曲:她带着阮义忠的新书《人与土地》坐上火车,邻座的农民工将书借去,入神地看了两个多钟头。见他如此着迷,下火车时,女孩主动将书送给了身...
评分图像很直接,文字也算是简单,但总觉得还缺点什么。作者说年龄已老,希望能表达得朴拙、平润一些,然而字里行间总是不时有些滞涩的拖沓感,而不是作者期望的那样的透彻明晰。出于生,再入于死,那需要多么大的心劲呢?也许差距就在这之间吧。 2012.5.3
评分 评分提起阮义忠,国内40岁上下的摄影师都不陌生,据说如今国内首屈一指的摄影师,年轻时都是阮义忠的读者,如今的摄影作品中,还接续着阮氏灵魂。这位如今已过花甲之年的“摄影教父”,生于台湾省宜兰县头城镇的木匠之子,爱音乐、写小说的文艺青年,虔诚的佛教徒,四十年来,他的...
人與土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