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布罗茨基 诗歌 散文 俄罗斯 外国文学 随笔 文学 诗人
发表于2024-06-20
文明的孩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一个识字的人可以不写一首诗,但一个诗人却不可能一生不写任何散文性的文字。他的散文极具独创性,在这里,讲究的语词,有张和的结构与细致分析,独特的见解,格言式的句式,令人叫绝的奇喻,使其散文赢得了与其诗歌平起平坐的地位。
任何无视文学倡导的准则而过的生活,是卑琐的,也是无价值的。过有思想的生活,过有诗意的生活,正是本书给每一位读者的人生启示。
约瑟夫·布罗茨基(1940-1996):俄裔美籍犹太诗人,198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主要作品有诗集《致约翰?邓恩的挽歌》、《诗选》和散文集《小于一》、《悲伤与理智》等。 一个识字的人可以不写一首诗,但一个诗人却不可能一生不写任何散文性的文字。他的散文极具独创性,在这里,讲究的语词,有张力的结构与细致的分析,独特的见解,格言式的句式,令人叫绝的奇喻,使其散文赢得了与其诗歌平起平坐的地位。
09-09-16 购于中国图书网
评分我喜欢的散文很普通,言辞优美连贯,感情真挚动人,而且一定要有个点,混合着无法区分的感情。打个不恰当好的比方,好的散文要像植芝理一或者手冢治虫的漫画,在纠结于人物分镜时忽然有个转向全景的切换,那个瞬间让人觉得呼吸急促整个时间都处于一个停顿中,某种更为广阔的东西向人压来——这种气度,这种收放自如,布罗茨基确实做到了,正如写弗罗斯特的那篇文章的题目“悲伤与理智”,属于诗人的情绪框着全局,理性的细密填充其中,成就了“诗人”主导下的回忆,对现实和世界的认识,对诗歌的认识。独特的见解启发甚多,几笔勾勒出一代俄罗斯人的精神肖像极见描写功力,对于奥登的分析值得揣摩。三个感想,一是布罗茨基对诗歌的抬高可和昆德拉对小说的抬高和抒情的讽刺做个对比,诗人的这种“意识、思维和对世界的感受的巨大加速器”这种“处在对语言的依赖状态”,是否可以达到——不要脸的借个哲学词——澄明和无遮蔽?小说完成的不是这个,但是诗歌可否完成,我不确定。二是读诗太可怕了,我觉得我这种文盲完全读不出来,《步入》只能老老实实的照字面意思看,更多的还是中文式对传情的看重吧,总是要“感到”什么,而不是“体悟”。三是我一定一定要学俄语。
评分正如布罗茨基在《怎样读一本书》中所言,读过一些他所言的优秀诗人的诗后,我开始极为讨厌米沃什和布罗茨基这样夸夸其谈的散文
评分感觉有些夸大了文学和诗歌的力量。“去弄清生活词汇的含义,去弄清你所遭遇一切之含义,这就是解放。”“一个自由的人在他失败的时候,是不指责任何人的。”“理性的思考就是死亡的练习。”“爱情是一种形而上的情感,其目的既在于美化人的灵魂,也在于解放人的灵魂:使人的灵魂脱去生活的谷壳。”“文明是受同一精神分子激励的不同文化的总和。”“悲伤越多,理智也就越多。”
评分有机会查查被删的几段写的是什么。
摒住了呼吸 轻轻的脚步走向寂寞中 在这万籁宁静的夜晚 我心潮澎湃得天花乱坠 怎么说说今夜的言语? 怎么说说今夜的辗转反侧 以及那个一开口就要溶化的秘密 静默的繁星告诫我 要保持静默 可又怎么能够 路过这沧海桑田的命运 不该来一次举足轻重的叹息? 半张脸,扒在门缝里 我...
评分这篇文章很长,很散,很杂,最起码在写惯了高考作文的我看来,是这样散乱的文章。所有的文字却乖顺地指向同一个终点“文明、艺术”。粗俗如我不能完全领会它的魅力,只能顺着发散思维一下~~ 约瑟夫在曼德尔施塔姆的诗中读到了他和他的作品的死亡,并参与其中,为何说是“...
评分法国作家加缪在一封给另一位伟大作家帕斯捷尔纳克的信中这样写道:“如果没有俄罗斯的19世纪,我便什么也不是。”当时的加缪还没有意识到,不仅仅是19世纪的俄罗斯,随后的20世纪的俄罗斯同样对世人的生活意义深远。美国的著名评论家苏珊·桑塔格对此进行分析说:“改变我们灵...
评分有关诗人的事,我们只能仰视。现在出现的诗人更加稀少,所以对于那些依然带着诗人桂冠闪耀的人与事,我们只能更加仰视。一本诗人写的散文,透露了他视野的一角,也作为一种角度观察他仰望的天空。这种透露,让人拉近了一些观察距离,能够激发一些零零碎碎的想法,也是诗的力量...
评分文明的孩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