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历史 史景迁 海外汉学 海外中国研究 王氏之死:大历史背后的小人物命运 中国历史 小人物 社会学
发表于2024-06-15
王氏之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史景迁是美国著名汉学家,他的特长是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中国历史上的动人片段。这种“讲故事”型的历史学家,与专事考证的史家走的是完全不同的道路。
《王氏之死》篇幅不大,再现的是清初山东剡城、淄川农村人民的贫苦生活。主角之一王氏不堪生活的重压,与人私奔,最后却惨死在情夫手下。其实,史景迁的汉学功夫不算深,史料运用不算广,文字技巧也不算突出,但我始终觉得,与其关心他怎么讲述一个故事,不如多留心他为何要讲述这么一个故事,是什么东西最初打动了他。拿《王氏之死》来说,也许是王氏那种在动乱年代里显得模糊混沌的生活状态才是真正值得玩味的。
史景迁,世界著名汉学家,现任美国历史学会主席。1936年生于英国,曾受教于温切斯特大学和剑桥大学。1965年获美国耶鲁大学博士学位,现为耶鲁大学教授。史氏以研究中国历史见长(从他取名蕴含景仰司马迁之意可见他对此专业的热爱)。他以独特的视角观察悠久的中国历史,并以不同一般的“讲故事”的方式向读者介绍了他的观察和研究结果,他的作品敏锐、深邃、独特而又“好看”,命名他在成为蜚声国际的汉学家的同时,也为成学术畅销书的写作高手。
着眼点不错,可是这么点内容明显撑不起宏大叙事的野心。翻译减分,王氏死之前的那些描写减分,全书有一种浓烈的周刊文章的感觉。不过苦难的人物命运加分吧
评分看时感觉跟看《叫魂》时有点像。主要材料是一本县志,一本退休官绅的笔记,一本蒲松龄的小说,历史文献加小说笔法,副标是“大历史背后的小人物命运”,我倒喜欢从他擅长的小说式人物描写看到大历史。以之为题的王氏在92页才出现,114页全书毕,我更喜欢前面那些,在小人物命运中看土地赋税,天灾人祸,家庭人伦,看大清时(基本是康熙朝)的郯城-山东-北方,看历史大势。引蒲松龄小说当材料确确是创见,不过有点多了,而且是整篇整篇,王氏死前一段迷梦的描写有人说好,我却不太喜欢,太文学太小说了,封底说这是个学术畅销书的写作高手。而且才知道王氏的英文是“WOMAN WANG”,呃。
评分不懂为啥要把《聊斋》和《福惠全书》放在一起用,不懂作为书名的“王氏之死”为啥只占两章,也不懂这几个故事对于理解其时的中国有多大帮助。不过,连我都能想到的问题,史大师一定早就想到了。想到了还能坚持把书写完,这种气力或许才是最值得学习的地方。
评分其实是通过三本故人之书还原山东郯城某个历史片断中的某几个方面。王氏之死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而已。作者的角度和方法可能有些新奇,但看完此书却没有什么大收获。不作推荐。
评分那段王氏死前的意淫看得我叹为观止。太哥特了= =|| 还有点萨德侯爵的重口。着眼点简直就不能再小,前面四章有点兴味索然 最后又戛然而止。倒是为阅读聊斋提供了一个新的切口。最后的注释没有读。
已经看了一大半。王氏之死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好,不过也还不错。没有太多结论性与分析性的东西,而更是像在给没接触过那个古老中国的外国读者的陈述讲解。比较有趣的是,里面大幅的引用了聊斋里的故事,基本上都是原文,像崔猛这种的更是全文录用。倒是钩起了我读一遍聊斋的兴...
评分王氏、董小宛及官人袁小修 1、写这样的书他一定会感到创造的喜悦 两天看完了史景迁《王氏之死》。此书写作资源,是一本县志,一个退休官员的笔记和蒲松龄的小说。王氏在第五章出现,也在第五章死去。第六章"审判"只是一个尾声了。王氏之死的个案和郯城的苦难是观察十七世纪...
评分自古至今,从《左传》开始,中国就有了记录历史的习惯,而这正是中华文化绵延不断的原因。中华文化固然优异,然而和西方相比,的确少了很多有关个人价值的问题。西方文学和文化总是以个人出发,正如古希腊罗马文化虽然只有沙丁鱼和洋葱头伴随,但是他们认同的人本价值和世界...
评分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史景迁在其代表作《王氏之死》(The Death of Woman Wang)中描绘了中国清代初期山东郯城的社会现状,既有乡村属性又有地方特色,生动地再现了当时民众的生活风貌。创新之处主要体现于两个方面:其一,由1673年冯可参主编的《郯城县志》,郯城知县黄六鸿的回忆...
评分看了这本书,总觉得该写点什么。书不能白看,所以我要来一篇读后感才行。史景迁同学,是位美国的历史学家,他极其景仰司马迁,因此取名“景迁”。我觉得这本书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史学著作,因为它没有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来写。一到豆瓣才...
王氏之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