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陳寅恪 曆史 隋唐史 陳寅恪集:隋唐製度淵源略論稿・唐代政治史述論稿 中國曆史 隋唐 史學 國學
发表于2024-06-18
隋唐製度淵源略論稿 唐代政治史述論稿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這本書以陳寅恪執教期間備課講義及其它零散史學原稿結集齣版,為海內首次付印。遵作者生前願望,全書采用繁體字竪排,人名、地名、書名均不加符號注明,一般采用通行字,保留少數異體字。
這本書中糾正瞭王鳴盛十七史商榷中王遵絕無功業之說。列舉史實,證述遵在東晉初年,團結江東境內諸政治社會力量,共同抵禦北方盛強鬍族之侵略。當時中國之文化,因而得以保存,故其功實不可沒。文中又分析南來北人之社會階層及居住地域,並論其與後來南朝史事之關係。篇末附載近年廣州齣土晉墓磗銘,亦可供治史者之參證。
陳寅恪(1890-1969),江西修水人。早年留學日本及歐美,先後就讀於德國柏林大學、瑞士蘇黎世大學、法國巴黎高等政治學校和美國哈佛大學。一九二五年受聘清華學校研究院導師,迴國任教。後任清華大學中文、曆史係閤聘教授,兼任中央研究院理事、曆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第一組主任及故宮博物院理事等,其後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一九三七年“蘆溝橋事變”後帶全傢離北平南行,先後任教於西南聯閤大學、香港大學、廣西大學和燕京大學。一九三九年被選為英國皇傢學會通訊院士。一九四二年後為教育部聘任教授。一九四六年迴清華大學任教。一九四八年南遷廣州,任嶺南大學教授,一九五二年後為中山大學教授。一九五五年後並為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
讀竪排繁體時總想把自己打迴重造。。。
評分重讀重新,不愧不朽。
評分辛神對“集團分析法”的反思,似比仇鹿鳴、範兆飛二位更為深入,或者說批判更激烈,雖然多是承襲乃師黃永年先生的故智。陳先生率先提齣“關隴集團”來解釋北周、隋唐的政治變遷;其高足萬繩楠先生緊隨其後,以“汝潁集團”、“譙沛集團”分析曹魏政局;田餘慶、唐長孺又私淑寅恪老,分彆主張“淮泗集團”與“江東集團”、“東州集團”與“益州集團”梳理東吳、蜀漢政權;方詩銘(同是陳老高足)還指齣漢末西部並州集團與涼州集團的閤分、東部袁紹與曹操這一集團的內訌左右著天下大勢。總之,陳門弟子把“集團分析法”從隋唐推廣到秦漢,真的是牛得一批!與之齊名的呂思勉、錢穆二老對陳老部分觀點多有批評,可供參考。
評分原來教科書裏關於牛李黨爭的論述,基本都來自此書。
評分前幾天還和人談到這本書 大抵中古史中的政治製度 乃儒傢政治之大成及謝幕 非自信不已者難述而論之 且言留之其人
我们对历史往往有一种肤浅的,成为定式的理解。最显著的就比如“大唐盛世”和“丝绸之路”,构成了我们所谓的文化自信和荣耀的资本,但是陈寅恪先生以一个又一个详细的细节刷新了我们对历史的理解。有唐一代可谓内忧外患,内部争权宫斗,太子废立,宦官矫诏篡权,极为不稳定,...
評分久负盛名的著作,果然名不虚传。 必须要说的, 1)观点结论与众不同。隋唐制度,以前的人包括陈先生的同时代人,多数都认为是延续西魏北周而来的,陈先生的结论是与其说是西魏北周不如说是北魏北齐和南朝的梁陈。魏齐更多的继承了(曹)魏(西)晋的遗产,但是却不能继续发展,...
評分关于三联出版陈先生的这本书,其实这次是第二次看了,若说大家之著作每读一遍必有新的见地,想必这本便是。之前读此书,只是就隋唐历史延承而谈历史,而如今经历些人事,才发觉,凡大家著述,绝非囿于某个细节而考据,而是由某个问题楔入以彰显出对于全体社会及现存政治的批判...
評分 評分近年来,学界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陈寅恪热”,纷纷扬扬间或存在一些有所目的的论述,但这并不能掩盖陈寅恪的学术成就及其影响力。本文旨在回归对陈寅恪学术思想的研究,以其代表作《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为根据,探讨陈寅恪治“不古不今之学” ——中古...
隋唐製度淵源略論稿 唐代政治史述論稿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