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美學 宗白華 藝術 美學散步 哲學 文化 隨筆 中國
发表于2024-06-18
美學散步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宗先生一生著述不多,而《美學散步》則幾乎匯集瞭其一生最精要的美學篇章,也是先生生前唯一的一部美不著作。初版於1981年,此次重版,除新增若乾照片、校正部分錯字外,基本保持原貌。對於這樣一位源生於傳統文化、洋溢著藝術靈性和詩情、深得中國美學精魂的大師以及他散步時低低的腳步聲,在日益強大的現代化的機器轟鳴聲中,也許再也難以再現瞭。然而,如何在愈益緊張的異化世界裏,保持住人間的詩意和生命的憧憬,不正是現代人所要關注的一個世界性問題嗎?而《美學散步》正好能給我們以這方麵的啓迪。
宗白華(1897-1986),江蘇常熟人。1918年畢業於上海同濟大學語言科。 1920-1925年留學德國,先後在法蘭剋福大學和柏 林大學學習哲學和美學。1949-1952年任南京大學教授。之後一直任北京大學哲學係教授,兼中華全國美學學會顧問。
墨瀋留川影,筆花傳石神... 老先生學識很豐厚,文字相對而言樸素很多。
評分前麵太多主觀錶述瞭,纍贅空洞又重復,後麵從康德的美學思想開始慢慢好轉,終於有係統化的感覺。(這種藝術評論不放古文翻譯不配插圖是不是有點變態? BTW,讀完這本書的人我都瑞斯拜,是的,我也瑞斯拜我自己!
評分都是些老舊的文章,尤其是60年代前後的具備典型的時代特色。美學的基礎不好,很多讀起來空蕩蕩的,都是憑感覺來說話的吧?
評分把生命意蘊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是宇宙中的生命意蘊。中國古代認為人身是小天地,天地是大人身。淮南子有雲:"天地宇宙,一人之身也;六閤之內,一人之製也。"第二層是社會生活中的生命意蘊。儒傢對生命的把握和體驗,被貫徹到社會生活中就形成瞭禮樂文化。"禮""樂"是儒傢學說和傳統文化的兩大基石,"禮"指社會生活的秩序條理,"樂"指個體內心的和諧。中國人感到宇宙全體是大生命的流行,其本身就是節奏與和諧。人類社會裏的禮樂,是反射著天地的節奏與和諧。第三層是實用的物質的工具器皿的生命意蘊。製造和使用器皿,不隻是用來控製自然,而是希望用其體現大自然的和諧和秩序,列如中國傳統房屋就體現瞭這種宇宙意識。房頂部的開口,稱為"天窗",保證瞭人與天之間的聯係,在特定結構中都能看到宇宙的象徵符號,房屋就是世界的成像。
評分把生命意蘊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是宇宙中的生命意蘊。中國古代認為人身是小天地,天地是大人身。淮南子有雲:"天地宇宙,一人之身也;六閤之內,一人之製也。"第二層是社會生活中的生命意蘊。儒傢對生命的把握和體驗,被貫徹到社會生活中就形成瞭禮樂文化。"禮""樂"是儒傢學說和傳統文化的兩大基石,"禮"指社會生活的秩序條理,"樂"指個體內心的和諧。中國人感到宇宙全體是大生命的流行,其本身就是節奏與和諧。人類社會裏的禮樂,是反射著天地的節奏與和諧。第三層是實用的物質的工具器皿的生命意蘊。製造和使用器皿,不隻是用來控製自然,而是希望用其體現大自然的和諧和秩序,列如中國傳統房屋就體現瞭這種宇宙意識。房頂部的開口,稱為"天窗",保證瞭人與天之間的聯係,在特定結構中都能看到宇宙的象徵符號,房屋就是世界的成像。
这1981年出版的书如今才读到,不禁叹书海无涯,恨不能皓首穷经,不错过每一份作者的馈赠。 是李泽厚先生做的序。 序里头句就诚惶诚恐地讲了一句“藐予小子,何敢赞一言” 那我这更晚三辈儿的尚未登堂入室的小女子更是不能噤声了? 美学,或称艺术,真的是如此神圣高深的学问吗...
評分久仰宗柏华先生大名,第一次读他的书。《美学散步》最开始吸引我的就是它的书名:美学散步——在美学里散步,在美里散步。美学在学习了一学期的时间当中我认为算是各个学科中相对比较艰涩的课程,有许多专业术语需要理解,许多美学大家需要去了解认识。而面对一本《美学散步...
評分《美学散步》共收录宗白华论文22篇,涉及到建筑、音乐、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中西比较的视野加上具体的艺术体验,宗白华对中国美学的思考至今仍有余响。从形而上角度来看,宗白华以康德和传统儒道思想为底本。在宗白华看来西方(以希腊为代表)美学核心在于秩序与和谐。受到希...
評分(其实是一篇时间略赶的读书笔记) 对一本书的观感,不光取决于读书的目的(自发而读还是应事而读),还取决于读者的自身经历(游历见闻、个性、知识体系、专业领域),以及对该书所探讨的主题的了解程度。所以,读书感悟,或说读者最终能从书中获益多少、汲取了哪些方面的知识...
評分刘小枫:湖畔漫步者的身影——忆念宗白华教授 二十世纪的岁月已逝大半。那些随这个即将成为过去的世纪而逝去的老一辈学者们,留下了什么样的风尘身影呢? 如今,学术界已开始回顾那些与这个不那么称心如意的世纪同龄、从大灾大难中过来而又悄然逝去的一代汉语学者。...
美學散步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