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钱穆 回忆录 历史 传记 文化 錢穆先生全集 国学 文学
发表于2024-06-15
八十憶雙親 師友雜憶 (合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钱穆先生全集: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合刊(新校本)》主要收录了五世同堂、先祖父鞠如公、先父之幼年苦学及科名、怀海义庄、先父对余之幼年教诲、先父之病及卒、先母来归、先母寡居、先兄之卒及先母之晚年、先兄之卒及先母之晚年等内容。
钱穆先生(1895.7.30-1990.8.30),字宾四,1912年改名穆。先生自1912年始任小学、中学教员。1930年,他由顾颉刚先生推介,入北平燕京大学执教,从此跻身学术界。历任燕京、北京、清华、四川、齐鲁、西南联大等大学教授,也曾任无锡江南大学文学院院长。1949年迁居香港,与唐君毅、张丕介等创建新亚书院,任院长。1967年10月,钱穆先生移居台北,被选为中研院院士,台北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1990年8月在台北逝世。
钱穆先生博通经史文学,擅长考据,一生勤勉,著述不倦。先生毕生著书七十余种,另有大量学术论文,共约一千八百万字。他在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的通论方面,多有创获,尤其在先秦学术史、秦汉史、两汉经学、宋明理学、清代与近世思想史等领域,造诣甚深。钱穆先生在现代中国学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
钱先生性情过人,使人如沐春风
评分自后锡予、十力、文通及余四人,乃时时相聚。时十力方为新唯识论,驳其师欧阳竟无之说。文通不谓然,每见必加驳难。论佛学,锡予正在哲学系教中国佛学史,应最为专家,顾独默不语。惟余时为十力、文通缓冲。又自佛学转入宋明理学,文通、十力必又争。又惟余为之作缓冲。文通在北大历史系任教有年,而始终未去适之家一次,此亦稀有之事也。文通既不续聘。史系主任遂邀余任魏晋南北朝史,余拒不允。余言聘约规定余只任上古两汉,不愿再有增添。其隋唐史一门,则聘陈寅恪兼任,上堂仅盈月,寅恪即辞去不再来。谓其体弱,其夫人言,若不辞去北大兼职,即不再过问其三餐。
评分钱穆先生少年丧父,家贫失学,但一生读书不辍,虽一书生,却矢志弘扬民族文化传统。中年迭遭巨变,遂由史学而入文化研究。然其治学教书凡八十年,中西碰撞日亟而国难未已,伊始终以卫道贯之,于钱氏而言,此道即是民族文化。昔贤有言胡适之继承章太炎,今观宾四先生方才是章氏学问思想的真传人。宾四先生性刚健中正,遂于学术之外,中年之后倍历艰辛于颠沛流离之中手创新亚书院,造福士林。并世学人之中,事功与学术皆能臻于此境者,无之。
评分钱穆先生少年丧父,家贫失学,但一生读书不辍,虽一书生,却矢志弘扬民族文化传统。中年迭遭巨变,遂由史学而入文化研究。然其治学教书凡八十年,中西碰撞日亟而国难未已,伊始终以卫道贯之,于钱氏而言,此道即是民族文化。昔贤有言胡适之继承章太炎,今观宾四先生方才是章氏学问思想的真传人。宾四先生性刚健中正,遂于学术之外,中年之后倍历艰辛于颠沛流离之中手创新亚书院,造福士林。并世学人之中,事功与学术皆能臻于此境者,无之。
评分虽然是偏文言文的,但是耐心读来,学了很多以前不懂的字和词,认识了不了解的人物和史诗,也见识了钱老的人生治学的理念。觉得读来最有意思的是从果育小学写到新亚前的篇章,各种友人往事,郊游趣事,还有些揶揄。记忆最深是和冯友兰抬杠的事情:芝生谓,鬼者归也,事属过去。神者伸也,事属未来。指余言曰,钱先生治史,即鬼学也。我治哲学,则神学也。
“苟入党,则成一党人,尊党魁,述党章,国人认余为一党服务,效力有限,余不入党,则为中国人尊一中国当代大贤,宏扬中国民族精神,一公一私,感动自别。” 摘抄此书原话一段。当时有人力劝钱穆入国民党,钱穆如此回复。就凭这句话,此书必读。
评分 评分选修现代新儒家课的时候,老师说起往届有中学时便读完钱穆先生的所有作品的师兄,某次在课堂上登台讲评钱穆先生生平思想关怀的时候,竟然情难自抑,泪洒讲桌。当时听到这段故事,心里也有相当的震动。一来颇有一些遗憾,不知道这会为了前人动情如此的师兄是何等样人;二来却是...
评分写信请朋友推荐几册书,大约一年后,朋友在回信中提及:钱穆的书值得一读。尤其是其中比较闲的《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适合你这样的散人看。 于是便买了。这月十七日下单,二十日上午签收。当时正在读《先秦文化史讲义》,无暇它顾,就搁置在书桌一侧。午时用完餐,坐...
评分八十憶雙親 師友雜憶 (合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