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伊夫林·沃 英国文学 小说 英国 外国文学 EvelynWaugh 欧美 译林现当代系列
发表于2024-06-14
一把尘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一把尘土》是伊夫林・沃创作巅峰期的杰作,描写了一个家庭的解体和男主人公在南美热带丛林中的探险经历。赫顿庄园的女主人布伦达不甘于乡间的寂寞生活,背着丈夫托尼在伦敦租房与一位贫困浅薄的大龄青年同居,后来又向丈夫提出离婚。灰心丧气的托尼因而在南美丛林中历险,最后被一个喜爱狄更斯著作而不识字的印第安人禁闭,成了为他朗读狄更斯小说的囚徒,赫顿庄园因托尼被判定失踪而由族人继承。本书名取自艾略特的《荒原》,主题也与之隐隐对应。托尼的家庭悲剧与伦敦社交界的故事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一战后英国社会道德的沦丧,在托尼“哥特式世界的空难”中,略带讽刺地道出了对当代文明的深刻控诉。
伊夫林•沃(1903—1966)
英国著名小说家,被誉为“英语文学史上最具摧毁力、成果最显著的讽刺小说家之一”。他是一位优秀的文体家,作品的文字简洁,文笔辛辣,结构巧妙。
1903年,伊夫林•沃出生于英国汉普斯特德的一个文学世家,父亲是著名出版商和文学评论家。沃从小受家庭环境的影响,热爱文学。自1928年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衰落与瓦解》,一举成名后,他先后出版了20余部长篇小说,多部短篇小说集,以及不少游记。
1998年,著名的兰登书屋现代文库评选出“20世纪百部最佳英文小说”,沃有三部作品入选,包括《一抔尘土》(1934)、《独家新闻》(1938)、《故园风雨后》(1945)。
没看出多少深刻的哲理,只是觉得结尾挺搞笑的。
评分《旧地重游》中的柔媚优裕在《一把尘土》中洗尽铅华,控制力与简省感仍一以贯之。不动声色,惜字如金。一把尘土的典故来自于艾略特,有点“灯前啼笑已成尘”的意味。情变与远游都不过浮泛远景,时间之沙终将埋没庄园与人。“狄更斯之囚”作为一个隐喻极好。
评分仍然是伊夫林·沃驾轻就熟的讽刺笔调,冷淡得像隔了一层玻璃,却又辛辣得让人浑身冒汗。他对于“全伦敦最清闲的人”和抱着梦想中的庄园一直到南美的迂腐主人的刻画简直入木三分,而文章里处处细节的照应(加拉哈德厅笑了我很久(喂)以及前后落差强烈的境况对比更令人唏嘘感慨,结局尤其赞,第二结局总觉得是某种妥协,还是本身的那个各行各道分崩离析就连伊甸园也变成养狐狸的农场,让人觉得非常适合整本摇摇欲坠的气氛。
评分天才的反讽之作,刻薄与机巧,在处理精神“荒原”这一主题上,缺少《故地重游》的厚重绵醇。正文的结尾是一种了断,对新时代生活的预示;另一种结局则是彻底走向麻木衰朽。
评分仍以自身作素材,取自自己第一次婚姻失败,表现了对衰落现实的感受,生活的悲剧感。书名取自艾略特《荒原》,结构精致,自《在托尼家那边》起(古堡,象征根深蒂固的英国文明与传统),至《在托德家那边》终(亚马逊森林的堡垒,荒原中的自然性),牛在双重否定与思考,其中各章从标题到情节皆有意精致,最后托尼被禁锢在亚马逊丛林中成为“狄更斯阅读者”,此一情节细想起来妙不可言。“从人们行为中的滑稽闹剧中提炼出喜剧,而有时提炼的也有悲剧。”用语简洁,甚至都不愿多费笔墨去描写人物样貌、心理和动作,从而使阅读节奏感很快,究其原因,沃还是长了双锐利的冷眼,看人看事透的很,所以人事皆浅浮滑稽。对于此书的完整理解往往很容易成为误解,因为它简洁,因为它丰富而又巧妙地讽刺与象征。
如果不看作者名Evelyn Waugh,简直难以想象《一把尘土》(我更喜欢《一抔土》这个译名)与《旧地重游》出自同一位作者。《旧地重游》通篇充满淡淡的哀伤,是对正在消逝的贵族生活的一曲挽歌,也是对爱情、友情和信仰的理想颂歌。而《一把尘土》却是对上层阶级无聊生活以及无所...
评分不知道最后tony是幸运还是不幸呢?是丛林之外的人们是a handful of dust 还是算上tony,他们都是a handful of dust?
评分飞快地看完了《一把尘土》,而且是在饿了两天头晕眼花的状况下。伊夫林.沃说他理想的读者是那些对作者的语言感兴趣、有闲情逸志逐字逐句阅读的人。我不是合格的读者。我只是想快速地了解一下风格,决定是否可以再买其他。 冷静,斟字斟句,字里行间暗含刻薄文雅的嘲讽。故事发...
评分如果不看作者名Evelyn Waugh,简直难以想象《一把尘土》(我更喜欢《一抔土》这个译名)与《旧地重游》出自同一位作者。《旧地重游》通篇充满淡淡的哀伤,是对正在消逝的贵族生活的一曲挽歌,也是对爱情、友情和信仰的理想颂歌。而《一把尘土》却是对上层阶级无聊生活以及无所...
评分不知道最后tony是幸运还是不幸呢?是丛林之外的人们是a handful of dust 还是算上tony,他们都是a handful of dust?
一把尘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